《学术前沿》在出刊第二期就能受到张社长批示,这对作为学术部一员的我来说,觉得倍受鼓舞,再谈如下几点体会:
在我看来,张社长之所以引用云山部长的三句话“不忘本来,吸收未来,面向未来”,而又给出了《学术前沿》大有可为的评价,是因为张社长看到了,《学术前沿》的发展前景,而要真正做好这本刊,必须做到云山同志所讲的三句话。
首先,不忘本来。用贾总的话说,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即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就《学术前沿》来说,她继承着《人民论坛》的基因,承袭着《人民论坛》20年的发展历史,因此,要搞清楚我们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谋求更大发展。
其次,吸收外来。这涉及到与外部关系的处理问题。在思想多元化、多样化的当下,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高远的境界去办刊。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习到别人的可贵经验,避免少走弯路。
再次,面向未来。这要求我们必须有前瞻的眼光,要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在多元化时代努力构建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一元话语体系。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会“大有可为”。大有可为,也要能为,善为,有作为,有大作为。作为一本被张社长寄予如此厚望的刊物中的一员,深感任重而道远。因此,以后要不断加强学习,以增强自己的在分析、判断和把关问题以及选题策划等方面的能力。(肖洁)
一来上班,便得知张社长表扬学术前沿并批示的好消息。振奋之余,深深地感到,社长的批示绝不仅仅是写给学术前沿的,而是写给整个杂志社的,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提醒。从现在开始,将作为座右铭鞭策我们每一个编辑记者和普通员工。
张社长的批示对于我们推动具体工作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不忘本来”,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作为学术前沿的编辑,要考虑学术前沿是怎么来的,珍惜来之不易的创刊契机,要有强烈的感恩思想。
无论是一个组织或者个人,其发展都不能固步自封。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环境下,借助外力,实现传统媒体同新媒体的结合;在人民日报社以及人民论坛杂志社这两棵大树下,团队努力,精诚合作,学术前沿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面向未来”,对于我们学术前沿来说,就是要保持高远的境界,大视野,高追求,保持在高水平线上。这就要求我们谦虚谨慎,保持对工作的求知欲和新鲜感,爱学习,善学习,以学习为生活方式,克服选题不深刻,编辑不透彻的瓶颈,将来能“可为、能为、善为,从而有作为,有大作为”。(杨昀赟)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学术前沿大有可为。
张社长这几句话不仅是写给《学术前沿》,也是写给人民论坛这个集体。不仅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事业发展的提醒。不仅是做好人的根本,也是做成事的前提。作为学术版的编辑,我们不能忘记报社为争取《学术前沿》独立刊号所付出的努力,更不能忘记领导对《学术前沿》寄予的厚望。在“多元很乱、一元不强”的现代社会,学术前沿作为人民日报社旗下唯一的学术刊物,要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使命,牢记自己的办刊宗旨,从而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在办刊过程中,我们要有开放的眼光和胸怀,兼容并包的视野和气魄。不能固步自封,只有志存高远才能厚积薄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学者型、研究型编辑记者的目标形象要求自己,以学习为生活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出新出彩。在人民论坛快速发展的阶段,争做杂志社事业的助推器。(马冰莹)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学术前沿大有可为”,张社长为学术前沿所做的批示,反映了社长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时刻提醒着我们,尽职尽责,不辱使命,力争办出一本高质量的刊物。
不忘本来,是因为这一本学术刊物的诞生,实属不易。从刊号申请,到最终审批成功,期间历经曲折。社领导给予了重大的支持,杂志社上下也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些我们都需要牢记,只有把学术前沿办好、办出影响,才能不负各方面的期望和重托。不忘本来,还需要我们牢记创刊的初衷。为了做一本有影响力的学术思想性期刊,无论是在选题策划还是在专家邀约方面,都应该体现学术性、前沿性,要力争所研究和所刊载的思想观点,都是冷静、客观的,要体现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准。
吸收外来,要求我们必须有博大的胸怀和更宽广的视野,更加努力的学习,更加勤奋的工作。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借鉴外部优秀的经验,向先进部门学习,向优秀期刊取经。不断提升刊物的品质。
面向未来,是说我们必须有长远的眼光,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既要有短期目标,也必须有长远理想,在新起点上不断开创新的局面。(范文)
《学术前沿》的诞生十分艰难,寄托了上到领导、下至普通编辑的殷切期望。不忘本来,就是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守思想理论的前沿阵地。
不忘本来,并不意味着固守传统。办好一本新的思想理论刊物,要有开放的思维,要不断地学习,引进先进的办刊理念、管理机制和盈利模式。不忘本来,并不意味着自说自话,办好一本新的思想理论刊物,必须紧密联系理论界和学术界,勇于面对重大现实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读者,才能有所作为。这就意味着要“吸收外来”,
人民论坛的事业始于改革开放,并随着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壮大,《学术前沿》更是应时代而生。当前,我国处于快速转型期和改革攻坚阶段,利益格局更加多元,社会矛盾更趋复杂,对思想理论创新的要求全所未有,对《学术前沿》正意味着难得的机遇。我们只有“面向未来”,顺应时代要求,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开拓进取,在风云激荡中引领思想,在众声喧哗中回应民意,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这个伟大的时代紧密联系到一起,才能真正地“大有可为”。(郑韶武)
作为学术部的成员之一,读到张社长对学术前沿的批示,内心振奋,倍受鼓舞。
张社长引用刘云山同志的三句话,不仅为学术前沿指明了方向,也道出了学术前沿应坚守的特色与导向。我感受最深的是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两句,着重谈下感受:
不忘本来,作为一本扎根社会现实,关注理论创新的高端学术刊物,弄清楚我们工作与发展的内生动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本来二字,即是对学术前沿本源与内生驱动力的最好说明。我理解的本来,包括丰富的社会实践与学术界的理论创新成果。这是我们办刊的源头活水。在平面媒体“内容为王”的竞争年代,坚守本来,不断引入新鲜成果,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打开局面,铸造特色,增加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根本之途径。其次,学术刊物,必需自觉承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启迪民智,传承文明的重任。我们不仅需要引进西文学术成果与范式,更要努力保护、培育和自觉使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也是我们的“本来”,这是从文化自觉、自信走到文化自强的必由之路。
吸收外来,这里的外来不仅包括外在的资源、条件与各种支持力量,更包括外在的成功办刊经验。我们不仅要学习与我们定位性质相似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经验,也要学习那些独立经营、走市场发行的“同行者”与“先行者”经验。在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各个层面上,学习优秀经验,综合创新,为我所用。这对减少试错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当然,无论是不忘本来,还是吸收外来,都是建立在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基础上。没有一支学习氛围浓厚、创新精神活跃、敢打敢拼的团队,连最起码的预期都未必能实现。(凌肖汉)
张社长的话内涵丰富,思考深远,充满逻辑辩证意味。想成就一番“大有作为”的事业,就要做好“面向未来”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将《学术前沿》和《人民论坛》办成一个能引领时代潮流的刊物,办成一个前沿思想、建设性观点聚集、碰撞的思想“场”。作为一个新加入的工作者,张社长的话让我倍受鼓舞,也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了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激励我不断发现不足和差距,迎头赶上。(樊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