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鼓足改革动力,坚定发展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中国进入转型关键时期,下一步的走向,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取决于用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前行的步伐。
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时代在变,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也不能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只能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当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成绩时,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功劳首先要归功于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中国工人。据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问乔布斯能不能将苹果的生产线从中国撤回到美国来,乔布斯的回答很简单,在美国找不到像中国工人一般辛勤劳动的产业工人队伍。
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一个不可或缺的法宝。探索中国发展模式,把握中国发展道路,可以运用各种历史经验和经济理论,但如果缺少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了解和把握,预测的结果往往会出差错。十八大之后,新加坡《联合早报》关注新一届中共领导人“吃苦的经历”,并将其与中国未来的发展相联系。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要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奋斗目标,同样离不开这种精神支撑。
看看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成长史,又有哪一个不是经历了几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程,才走到了今天。美国建国之初,执着与奋斗基因为这个年轻国家快步走上发展轨道提供了内生动力。德国人崇尚实干、苦干和勤俭节约,很少有人相信生活中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德国长期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有勇气推行不受欢迎的改革,并非偶然。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能靠“搭便车”实现发展。没有自强精神的支撑,就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依赖援助国资助和帮扶,看似是条捷径,却往往使得本国利益因各种附加条件而受到损害。与其靠天吃饭、看他国脸色,不如依靠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轻重缓急一旦颠倒,惊涛骇浪中的大船难以稳健前行。这一点成为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清醒和自觉。
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对中国这样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而言,对外关系中的竞争一面只会进一步加大。当前,一些国家更是力图借重新制定国际贸易与投资标准重获竞争优势。中国要继续发展,有更大的作为,必须有足够的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鼓足改革动力,坚定发展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