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首先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情况。从2001年的7300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13.04亿人,覆盖人口比例从2001年的5.7%增加到96.8%。⑩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由2005年的1.79亿人提高至2011年的8.32亿人,人均筹资由2.1元提高至246.2元,补偿受益人次从1.22亿人次提高到13.15亿人次。11其次是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受益情况。于2009年下半年和2011年先后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于2011年上半年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截至2012年9月底,两项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4.49亿人,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超过7亿人。3年来,各级财政共拨付两项养老保险补助资金超过1700亿元。目前全国有1.24亿城乡居民领取基础养老金。12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从政策评估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在过去4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就业,也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核心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4.3%之间。“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累计达到5700万人,超过了“十一五”规划4500万人的预期目标;2000年,全国城镇私营企业、个体户就业人数为3404万人,到2011年达到12139万人,净增加8735万人,13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从全球视角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大约有2亿人没有工作,其中多数为女性,青年人(25岁以下)失业者达到了7500万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挑战。14而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美国就业人数从1.461亿人减少至1.391亿人,却摧毁了700万就业岗位。从国际视角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大背景下,欧美日三大经济体都在摧毁就业,而中国“一枝独秀”,超大规模地创造了就业。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城乡居民最重要的家庭财产或不动产就是住房。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5平方米,到2011年已上升到32.7平方米,15我们估计,城镇居民住房建筑总面积从2002年的123亿平方米上升至2011年的226亿平方米。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5平方米,到2011年已上升到36.2平方米,16我们估计,农村居民住房建筑总面积从2002年的207亿平方米上升至2011年的238亿平方米。城乡合计,居民住房建筑总面积从2002年的330亿平方米增至2011年的464亿平方米。这反映了城乡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大规模普遍增长。
十年来,中国十几亿人民的民生改善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这是社会主义因素最强化的时期,党和政府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度最大的时期,还是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体系最重要的时期。我们的事后评估表明,做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十年大改观”,这就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将如期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梦想。
人民社会的治理方式是走群众路线
从治理的层面看,人民社会要创新社会管理,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过程中的创造。群众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包含两个核心的内容,一个是群众观点,即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靠人民群众来实现。依靠群众的重要方式就是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利益和奋斗目标,组织起来共同奋斗。因此,“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17群众路线的另一个内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回到群众中去,循环往复,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工作依靠人民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与市民社会理论不同,人民社会中的政府与群众是一体化的,而不是对立的。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不是相互冲突的关系,而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执政者通过关心人民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凡是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18群众路线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与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命运、利益、活动联系起来,群众路线使国家从人民社会中获得了无穷的力量,也从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与经验,纠正了在认识上的错误,使路线、政策和具体的工作都能更好地回应群众的需求,得到群众的支持。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其根本要求就是一切工作都要基于对群众的需求和意愿的了解,从群众的需求和意愿出发。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把分散的人民利益、意见、经验集中起来,成为行之有效的方针和政策,并能不断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和改革体制机制,从而使公共政策具有尽可能大的包容性和远见性,使体制机制能根据实际情况和所需要承担的任务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人民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人民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充满活力的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了各尽其能的舞台,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党中央、国务院从制度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一是尊重人民,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各个阶层和群体也必然表达他们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对于这些利益诉求,积极整合他们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并给予反馈,尊重人民的利益,尊重人民的诉求;二是尊重人民劳动,即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三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四是尊重创造,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五是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活力机制,即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