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中国城镇化进程如何“破茧”

——本轮城镇化重点和着力点聚焦

摘要:本轮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是人的城市化,瓶颈在完善民工居住和子女教育服务。应将住房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享受需求两个层次,实行不同政策;城中村改造应将村民安置房分为自住和出租两类,充分借助市场和社会力量,多渠道解决民工居住问题。子女教育是阻碍民工城镇化的关键之一,应通过完善异地高考、改革教育投入制度等办法,解决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 民工 公共服务

中国扩大内需的关键在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城镇化。城镇化承载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厚望,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城镇化的重点是“人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根基是产业发展,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空洞的,农民即使进城也会重新返乡;城镇化的表征是城镇扩张与更新,富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开发的机遇;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变市民,可带动城镇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城镇化的结果是大多数农民变市民后,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为现代规模化农业经济所代替,同样商机无限。

尽管城镇化对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是目前政府在城镇化方面可作为的空间其实并不大。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该做的、易做的城镇化工作,政府一直在做;剩下的要么时机尚不成熟,要么太难,令政府有心无力。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一直是地方政府矢志追求的事,为了提升GDP,展示政绩,以利升迁,一些地方官员竭力招商引资、卖地造城、做大产业,直接导致了耕地破坏、环境污染、资产泡沫、债台高筑等恶果。在此方面,眼下亟需的不是大声倡导和大手笔推动,而是科学规划、严格规范。受制于农地细碎化、民工“候鸟”式生活等因素,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方面,地方政府多有心无力。唯有人的城市化——农民变市民方面,地方政府尚需大力倡导、推动。可见,本轮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应在人的城市化。对此,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答记者问时曾有明确的论述。①

很多人认为,人的城市化的瓶颈在于户口,不解决民工户口问题,中国城镇化就是半城市化,甚至是虚假的城镇化。笔者认为,户口虽使民工无法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市民,但也难以阻挡农民成为事实上的市民,众多民工像市民一样常年工作、生活在城市里,第二代民工更是几乎都不会干农活。不管接受与否,他们都已经是事实上的市民,如同中国旧式男女结婚,虽不领结婚证,但也不能否认其婚姻事实的存在。

户口问题的本质不在户口本身,而在户口背后的福利,若能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属地化公共服务工作,让已进城的民工安心留下,未进城的农民有进城定居的冲动及机会,即使户籍的坚冰难以打破,也无碍人的城镇化进程。如果有一天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真的不再有农民与市民之分、本地与外地人之别,那么户口必定会彻底“贬值”。

城镇化的着力点在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

中国城镇化的着力点在不断完善民工属地化公共服务,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所有民工属地化公共服务中,以居住和随迁子女教育服务最为关键。生活在北京、上海的人都知道,有本地户口的好处集中体现在“能购买或租赁比商品房低廉得多的保障房”和“子女上学更好、升学更易”两方面。至于社会地位更高、心理上更有归属感等优越性,则多是二者派生出来的;就业和社保,主要取决于市场和劳动法的执行程度。可见,解决我国所谓的城市化瓶颈——人的城镇化问题,着力点应在民工住房及子女教育属地化服务。

在居住方面,眼下严峻的事实是,高房价使民工越来越难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城市住房问题,高房价也越来越成为农民变市民的最大障碍,政府有必要为民工提供起码的住房保障。政府向民工提供住房保障的模式通常有二: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实习)]
标签: 中国   进程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