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名片,也是一个民族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更是凝聚力与创新力的不竭源泉。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源流,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巩固,对中国社会的形塑与整合,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在厘清中国文化的内核与特征前提下,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梳理它的核心价值与作用方式,在新时代新情境中,激发延续它的生命活力,开放包容地融合各类异质文化,构建深厚强大的文化域场,不仅能反哺支现既有制度体系,还能为未来的改革探索提供借鉴与灵感。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领域,思想文化的角逐比拼更为激烈。谁占据文化制高点,谁拥有文化主导能力,谁就拥有解释权与支撑权。大国的崛起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更需要文化软实力作为坚强支撑和深层动力。中国在崛起进程中,必然会遭遇文化霸权的挑战威胁,必然要面对不同文化的冲击、排斥、侵蚀与渗透,必然要经过艰难剧烈的文化转型。因此,在几十年的奋斗实践基础上,萃取基本文化元素,打造核心价值体系,丰富既有文化储备,加固文化安全堤防,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进而形成具有强大说服力、感召力、影响力的理论和文化体系,这便是政界、学界戮力同心的方向。
任何文化体系都是各个部分紧密相扣的有机体,有主有次,有根有脉。有表象特征,也有深层规律。如何定义诠释中国文化的根系、血脉与灵魂,它的内核元素有哪些?回答这些问题,不仅考验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水平,加深文化自觉与自信,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找准文化定位,维护文化安全,锤炼文化自信,优化执政手段,丰富执政资源,并能在经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有所匡正补益。
多元文化的勃兴,各种思潮的碰撞,在丰富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混乱与浮躁。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身份渐趋淡漠的背景下,对文化,尤其是本国文化进行长时段、宽视域、多比较的反思与检视,已经成为思想共识和决策前提,一些文化大国已经着手行动,成果颇为可观。本刊3~4月连续推出的“中华文明与当今世界”策划,对这一议题已有切入,本期策划旨在原有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汇集相关学者的辨析研讨,使这一重大议题的价值与底蕴能广为人知,以期中国在经济崛起的同时,文化也能跟进发力,两者相得益彰。同时,也希冀中国文化在经过各种检视、考验、调适后,它的魅力与功效能得到更加自觉的体认与发挥,它的生机与活力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彰显与提升。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