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学术视野 > 文史 > 正文

中国期刊国际化的实践与探索(2)

北京周报社的老同志至今还清晰地记得1963年的那个春天,3月5日这天是《北京周报》创刊5周年纪念日。北京周报社在北京饭店举行庆祝活动,周总理和陈毅元帅等亲自前来祝贺。他们和员工们欢聚一堂,开怀畅饮。兴之所至,周总理高高地举起酒杯,向北京周报社的同志们祝酒:“为人民的大团结干杯,为大家的健康干杯,为工作进步干杯!”多少感动的热泪夺眶而出。人民的总理,百忙之中,还来关心一个小小的杂志5岁的生日。

不仅如此,在外文印刷出版困难,人手紧缺时,周总理亲自出面协调,从上海抽调经验丰富的外文印刷工人前来北京,组建外文印刷厂,外文印刷厂第一任厂长的任命书就是由周总理亲自签发的。当时为了防止错误路线干扰新中国的对外形象宣传,周总理从1970年5月至次年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亲自为《人民画报》杂志审稿,等于亲自担任了这本国家画报的实际总编辑,确保了《人民画报》正常出版。1972年,《人民画报》年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创造了中国期刊史上的新纪录。

后来,邓小平为人民画报社创办40周年题词,江泽民为北京周报社题写“中国之窗,世界之友”贺词,希望《中国建设》更名为《今日中国》后“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世界和人类和平进步服务”。胡锦涛多次在《北京周报》上发表贺词,扩大了这些外宣期刊的影响力,提升了外宣期刊的地位。

正是在共和国领袖们的关心与关怀下,中国外宣期刊得以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也激励了一代代的外宣期刊人立足岗位,为了国家的事业默默地无私奉献,成就了今天国家外宣期刊事业的一片蓝天。

60多年来,外宣期刊集群的工作者们,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始终牢记历史使命,深刻把握外文期刊的特点和规律,努力依靠专家,办好杂志。在选调国内优秀外文人才参与办刊的同时,一直不间断地引进外国专家参与办刊实践,并且从内容采编到设计装帧,不断扩大引进范围。在这支队伍中,涌现出了以爱泼斯坦、沙博理为代表的一批对华友好、志愿为中国服务的国际友人。他们与中国同事一起,在这个阵地上勤奋工作,让一本本承载着新中国生命气息与活力的外宣期刊按时呈现在外国各界人士的面前。《人民画报》《人民中国》《今日中国》《北京周报》《中国报道》等期刊也以不同方式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获得国家期刊大奖和走出去先进集体、“走转改”示范单位。

 面向新时代,适应新要求,推动对外传播期刊发展进入新境界

进入新世纪,中央领导要求新闻战线记者编辑们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外报道的记者编辑们要贴近外国读者的需求,贴近外国读者的感受,贴近外国读者的接受习惯,以外国读者愿意、喜欢接受的方式进行对外传播,进一步明确了对外宣传报道的方式方法,推进了对外传播事业健康发展。到国外去办刊,到外国读者的本土去办刊,编辑部前移,增强新闻的接近性、贴近性、时效性,就成为外宣期刊创新发展的新起点。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实习)]
标签: 中国期刊   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