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艺比赛展演活动上,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的1000余名各族选手,在精湛的民族手工技艺展示和精彩的艺术表演中,传承民族文化,展现职教成果。而随后举行的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获奖选手招聘会,为他们提供了学成技能、追求梦想的舞台。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为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就业问题开拓了新道路,为培养民族地区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说:“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既是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拓宽民族地区新增劳动力就业渠道的需要。”
2012年,我国共有职业院校近1.4万所,年招生1076万人,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职业教育,大多数来自农村和西部的学生可以自食其力,这对总体上避免贫困固化和代际传递,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以及缩小收入差距、推动社会公平都意义重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原会长张天保说。
技术在手上,小康在家中。职校生已经成为许多家庭致富奔小康的“顶梁柱”。
个人成才的推手
“当你知道,这些别人眼里的‘双差生’在全国大赛上夺得大奖时,你能说他们不是人才?”
【镜头】今年17岁的杨桐是个留守孩子,打他记事起,父母就常年外出打工,他的童年就是在几个亲戚家辗转度过的。这样的成长历程让这个男孩变得脆弱敏感,初中毕业时,他甚至严重厌学,放弃了中考。“我本来的梦想是上大学、做精英,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我如同浮萍找不到方向”,杨桐说。
带着迷茫,杨桐来到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学校的老师给了他母亲般的温暖,慢慢地,他的脊背挺起来了,坐姿端正了,连跟人打招呼都大方起来。杨桐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做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6月27日,全国职业院校“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会上,杨桐言语铿锵、自信大方,原来怯懦的影子一扫而光。“中职生更要有不服输的精神,才艺展示,我们技压群芳;技能大赛,我们摘金夺银。只要有舞台,我们就能用自己的魅力赢得掌声和喝彩!”杨桐说。
如今,拥有一份好工作对许多职校毕业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在南京,职校生有的留洋创业,有的办起社会福利机构,有的自己致富后,吸纳更多职校生就业。南京旅游营养中等专业学校的朱俊,烹饪专业毕业后进入德国一家酒店工作,3年后自己创业,在德国开了酒店,当起了“洋老板”。
但是,对很多职校学生来说,当初上职校,不是“心甘情愿”,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项调查发现,在中职一年级新生中,59.69%的人没有达到初二年级数学水平,72.24%的人没有达到初二英语水平,许多学生被认为是“学习的失利者”,甚至有一部分属于父母眼中的“问题孩子”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
“很多人给职校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可当你知道,这些别人眼里的‘双差生’在全国大赛上夺得大奖时,你能说他们不是人才?”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马丽娅说。
职校生也可成才,职业教育是当代青年成才的重要途径,对有些人来说甚至是捷径。虽然目前我国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一方面职校生供不应求,但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都很难成为青年人的第一选择。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学历崇拜、轻视技能”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偏爱”普通教育等,都导致职校学生社会地位较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强。
当下,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在人才观念上,亟待破除轻视技能的壁垒;在就业制度上,亟待完善国家顶层设计;在基础能力上,亟须补齐建设水平短板。发展职业教育,仍然期待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