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是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该国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获取支配全球资源权利的重要工具。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面临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竞争的主角。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这为我国具备“走出去”能力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进而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指明了方向。
积极勇敢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既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尽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结束,但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不会改变,企业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而且,从外部环境来讲,作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形式,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正在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应积极营造培育跨国公司的良好环境,从不同层面帮助企业解决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开展国际化经营。
企业航母要“出海”远行,除了机遇和好的环境以外,更要练好内功、具备实力。这种实力表现在以全球性战略思维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在市场开拓、业务范围、资源占有、收入比重等方面国际化程度较高,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取得实效,拥有较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等很多具体方面。特别是随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并购活动的日益频繁,必须要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文化融合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克服文化差异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与不利影响。此外,由于履行社会责任是国际社会评价企业的重要依据,我国跨国企业应模范履行好全球企业公民的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行业规则,加强环境保护,靠社会认可和信任增强影响力。
抢抓机遇、优化环境、练好内功,真正做到了这几点,相信不久的将来,世界跨国企业名单上就会有更多中国企业的名字,经济全球化的舞台上也会出现更多中国企业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