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希望你们大学期间多读书、读好书。
识别美丑明辨是非
我们的文学艺术提倡百花齐放,充分发挥每个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创新精神。什么是先进文化?凡是能激发爱祖国、爱人民,激励人的敬业奉献精神,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给予人民以美的享受,开拓人的创造能力,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趣的文学艺术和影视娱乐文化,都是先进文化。用现在时尚的一句话说,就是“正能量”。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祖国新貌》纪录电影,这部10分钟的纪录片中,由五六个内容组成,都是宣传好人、好事、好风尚以及祖国建设的新成就。在放映故事片前加映,观众亲切地称它为“我们喜欢的微型电影”。我带着二三十年前拍摄的《祖国新貌》和10多部短纪录片,在全国各大院校放映时,获得了大学生的好评。他们说:“你拍摄的纪录片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我的作品能获得当代大学生的肯定,我感到欣慰。
前不久举行的“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有五万五千余幅照片、两千余部微电影参赛,为读者和观众呈现了更加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新样式。这些得奖的微电影都表达了先进文化的内涵,创意上寓教于乐,构思上独具匠心,传达了一定的正能量。数百万大学生用他们的作品让我们感受了祖国的美,身边的美,深感他们是大有希望的一代。
我们正在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健康向上的文化风气,需要文化工作者把真善美通过多种文艺形式表达出来,传递到广大读者、观众,特别是我们青年一代心中,以达到塑造美好心灵,形成社会良好风气的目的,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但现在由于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在一些年轻大学生心灵中,以奇为美,以怪为美,以丑为美。例如比例严重失调的人物造型,也被认为是现代美,于是一些丑陋雕塑频频出现在城市街头,这种审美标准的错位,伴随着道德人格和信仰的变化,严重影响年轻人纯洁的心灵。在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支配下,一些年轻画家,放弃了人物画的基本功力和审美追求,违背艺术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良心,堕落成赚钱的工具。
因此,在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否则审美判断的弱化与错位,必然成了大学生道德水准下滑的症结。
长期以来,低俗文化现象也在一些报刊、图书、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介滋生蔓延,一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分辨是非能力的青少年同学,容易盲目模仿,结果影响学习与身心健康。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十六字,高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引领风尚”就是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知荣辱、讲正气的良好风尚;“教育人民”就是在审美的同时,让观众和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而不是用公式化,概念化的教条方式。一切思想性、艺术性好的文艺作品都有“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希望同学们以这十六字去衡量,去判断。
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相信,他们会以作一首佳诗、画一幅美画、写一手好字、出版一部好书、演出一台好戏、创作一首动听的歌、拍摄一部精彩的电影奉献给人们,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让年轻人得到美的启迪。
学习雷锋乐于奉献
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信仰,一个民族不可以没有英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成为激励和鼓舞着我国各族人民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无穷力量。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抗美援朝战斗中,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的事迹,鼓舞着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当时才十六七岁的我,把当英雄作为我的目标。现在也许会感到可笑,我特地去派出所把我原来名字的最后一个“荣”字,改为英雄的“雄”字,说明当时向英雄学习,以英雄为榜样的向往,也说明当时的天真与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