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学术视野 > 文史 > 正文

留住“读书的声音”(2)

——关于中华吟诵传承与推广的调研与思考

现在已出现吟诵传人完全空白的地区,空白的区县至少数十个,占样本比例约10%。一些文脉深厚、历史悠久的大城市,如太原、西安、成都、济南等,也难找到吟诵传人。虽然在这些大城市里吟诵传人还有,但是基本上都是外来人,大城市本身的吟诵调几近失传。

⒉吟诵传人分布不均且普遍后继乏人

目前采录到的吟诵传人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以广州和湖南最多,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浙一带、安徽、江西、上海、福建等地约能占到全国吟诵传人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次之,广西省及港台地区、西北和东北地区较少。总体来说,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农村多于城市。前两点是由于教育发展程度不均衡所致。而农村多于城市则是因为大城市现代化较早、私塾消亡得快,相反在很多小城镇和农村,私塾传统延续得长一些。但小城镇和农村的传人传诵的质量总体略低于大城市的传人。

所采录吟诵传人的年龄,一般在85岁以上,以85岁-90岁最为集中,年纪最大的超过100岁,80岁以下的吟诵传人只是少数(如图2所示)。而且由于年龄较大,几乎每天都有人逝去。课题组采录过的653人中,迄今已经有54人去世,其中包括南怀瑾、俞伯荪、朱继海、范敬宜、王更生(台湾)、陈新雄(台湾)、钱明锵等著名学者和艺术家。更为遗憾的是,有些先生在采录前不久突然去世,如季羡林、任继愈、周汝昌、吴宗济、胡明扬等,永难弥补。

采录过的人中,只有天津的叶嘉莹、广州的吕君忾、南京的陈少松、开封的华锋、大连的张本义、漳州的施榆生等数人还在向下一代传授吟诵,但传承情况并不理想,没有一位吟诵老先生认为自己有真正意义的传人。

⒊现存多数吟诵调和吟诵的方法不完整

吟诵是一整套读诗、书、文的方法和调子,每个文体都不一样,学习时间长短至关重要,一般需要在私塾学习五年以上,才能全部学完吟诵方法和吟诵调。今天在世的吟诵传人最早在民国私塾(包括蒙馆和学馆)学习,学习时间一般不长,以数年为多。通过家传和师生私传学习过吟诵的人,一般学习时间也不长,且不系统。所以今天在世的吟诵传人,普遍存在吟诵调不完整的问题。最差的情况是,有的老先生只能吟诵七绝,甚至只能是仄起七绝,连平起七绝都不行。能自如地吟诵诗词文赋各种文体的人,只占采录者的1/10左右。

图2

图2 直接采录吟诵传人的年龄分布

一般说来,年龄越大,读私塾时间越长,吟诵也越正宗。课题组采录过的年龄最大的传人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现年107岁,会正宗的常州吟诵。100岁以上的15人,其中包括山西著名学者姚奠中先生、四川著名学者杜道生先生、青岛著名学者张杰三先生、重庆著名学者庞存周先生等。有几位百岁老人读私塾的时间在10年以上。90岁以下的吟诵传人一般只读过几年私塾,甚至有的不到一年。只有个别的人因为机缘而受过系统的传统教育,如著名雕塑家、书法家钱绍武先生,其父安排他读了九年私塾。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实习)]
标签: 中华   声音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