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可谓动作频频。
先是7月15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列举有关南海问题的所谓“8点事实”;紧接着第二天,菲律宾声称,有关南海争议的仲裁法庭已经在荷兰海牙成立,仲裁程序已经启动;7月24日,菲律宾造势已久的全球反华示威粉墨登场,抗议中国“侵占菲律宾岛礁”。
这些动作标志着继舰船对峙、军事威慑、力量展示、社会存在等硬对抗之后,南海争端的博弈开始聚焦国际司法及国际舆论的软较量。
菲律宾等国改变南海斗争策略:
“文攻”代替“武斗”
南海的力量对比日渐对中国有利,菲律宾、越南等国力避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是南海斗争形势的转折点,它意味着中国在南海初步构建了有效的威慑能力。
长期以来,受制于中国海上力量的孱弱,中国虽然总体实力强大,但在南海局部区域,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军事或准军事威慑。菲律宾、越南等部分东南亚国家纷纷在南海填补“力量真空”,占岛礁、开资源,对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置若罔闻。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海军及海警实力的大发展,力量对比日渐对中国有利,中国对南海的巡航和执法日益频繁,以往菲律宾、越南等国“抢了再说”,造成既成事实再逼中国退让的老方法已难以为继。
而且,中国在南海的战略优势将愈加明显,争端非相关方搅局并从中渔利的空间越来越小。虽然南海问题越来越国际化,东盟、美国、印度等非争端方也加大了介入力度,但中国在南海的各类存在愈发不可忽视,东盟大部分国家和美印等区域外大国等均不可能轻易为菲越等国火中取栗。因此,无论南海形势如何波凶浪急,越菲等国倚美制华的气焰有多么嚣张,都是声势大于实际行动。事实上,他们自身已无法靠“拳头”说话,而美国的援助和支持也往往“口惠而实不至”。
在这种背景下,菲律宾等国加大了国际司法斗争的准备和投入,试图以法律束缚中国巨人的手脚。近两年来,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着重加强对南海地质结构的测量和对南海海域的态势感知,积极收集有利于其主张的法理依据,时刻准备与中国在国际上“对簿公堂”,菲律宾此次提出的南海仲裁请求便是开了先河。
据菲律宾的声明称,此次提起的仲裁案有三大要点:一是要求仲裁法庭澄清,中国基于“断续线”(或称“九段线”)所作的海洋权利主张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二是要求仲裁法庭明确宣布中国的美济礁、西门礁、南薰礁和渚碧礁都只是 “水下暗礁”,不能享有领海;永暑礁、华阳礁、赤瓜礁以及黄岩岛属“岩礁”,不具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权利。三是要求仲裁法庭判定,中国正在“侵害”菲律宾依据《公约》而主张的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权益,并请求法庭采取“临时措施”,迫使中国终止这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