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学术视野 > 政治 > 正文

政务系统“微信风”已经蔚然成形

微信撬动“社会舆论新格局”

在政府探索信息公开之路上,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在不断丰富完善,从过去的文件、公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形式发展到网络问政。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的大量使用,使得政府信息发布和公众沟通进入到“自媒体”时代,以大众传播为主导开始向人际传播为主导的社会舆论格局转变,微博、微信等传播工具正悄然改变着政务信息的传播方式,进而改变着政府在网络中的形象和定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可见,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69.3%上升至74.5%,其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在此背景下,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新工具也就正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又一核心力量,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发展逐步受到业界的认可。

政务微信作为新媒体使用的典范正逐渐撬动“社会舆论新格局”,这个撬动的“支点”正是基于微信平台的互动性和精准性。首先,微信可以精确表达,实时反馈。网民通过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微信使用,可以方便实现与政务微信的“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对多”的实时互动,甚至可以实现基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位置信息共享,提升了受众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度。其次,微信可以实现精准推送。微信的应用基础多为手机终端和平板终端,具有天然的私密性,推送信息的价值量大增。以现今政务微信使用为例,不难看出包括芦山地震在内的多个突发事件均有政务微信及时发布信息的身影。微信针对信息的精准推送,和区域性的小区广播具有大众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

政务微博衍生政务微信

当前,中国的政务微信数量已经过千,虽然分布上地域和行业的差别还很大,但与早期政务微博的发展的整体状况颇为相似。当然,大量政务微信的发展其实就是依托于政务微博的基础。从多个机构和政务部门的实践可以看到,目前政务微信的运营基于政务微博的发展基础,根基在政务微博。不过,在未来的政务微信发展很可能会脱离甚至超越政务微博,打造独立的个性化政务信息平台。

从管理上看,目前管理体制较为顺畅的政务微信(如:广州应急、微成都)都源于政务微博建立的体制、机制基础,拥有较好的组织优势和团队优势;从运营上看,运营体系比较完备的政务微博团队也是有影响力的政务微信平台(如:北京公安、南京发布、济南公安)的团队,政务微博管理员兼任政务微信管理员,实现“一套班子,两个产品,交差运营”的管理原则。

尽管如此,随着政务微信的发展,这一平台新的独特的传播影响力必然会逐渐显现,从政务微博到政务微信应具备两个运营思维的转变。

首先,政务微信打造“关系”,弱化“信息”。政务微博的发展初衷为扭转党政机关不善网络表达的信息偏向,实现打通“两个舆论场”和话语权均衡。现今,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重大信息通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公众沟通的良好信息平台,其传播和互动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提升了政府危机应对的速度和综合能力。

但政务微信的发展要强调的是“关系”的打造,反而弱化“信息”的传播。与微博的“弱关系”不同,微信具有较强的“唯一性”,具有“强关系”传播优势,所以政务微信所面对的“听众”不同于微博“粉丝”那样具有明显的互动价值。政务微信的运营应该摒除宣传意识,要通过信息的传播实现良好互动关系的搭建,从简单的听众逐渐发展成政务信息的义务宣传员,而纽带正是打造“强关系”的微信。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实习)]
标签: 政务系统   微信   社会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