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政务微信强调“传播”弱化“平台”。政务微信的传播主体为手机用户或者基于移动终端的互联网用户,与微博相比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直达性,传播效果更好,因而使用者在信息传播方式的处理上要区别于政务微博。通过几年的发展政务微博已经从“单打独斗”升级为“集体作战”,形成了“航母”般的政务微博集群。
但对于政务微信而言,这种“优势”甚至会成为阻力。政务微信传播中要实现“个性化”和“价值化”,以公共平台为例,仅从每日的发布量上看,每天一条的限制就要求政务微信的运营者具备更强的信息筛选能力,同样,针对公共平台的听众留言和信息反馈进行解答也是个性化运营政务微信的重要途径。
面对微信传播要有“领地”意识
政务微信的推广,客观上要求政务部门在面对这一新事物时要引入“领地”思维。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和党政机关对新传播工具需逐渐适应的现状,使得政务部门多次与社会化媒体新产品失去“同步壮大”的机会,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要适应社会新传播格局的要求,在微信产生之初就要有“领地”思维,学会“占据新平台、发挥新优势”。
当下,从陌生到认识,微信已逐渐成为政务信息的发布新平台。随着移动社交吸引力不断增强,预计在2013年,我国移动社交软件将继续高速发展,移动社交网民和微信公共账号数量必然大幅增长,在突发公共事件与社会热点话题中,网民应用微信参与传播和讨论的情况相应会进一步扩大。微博、微信等新社交媒介,可能对我国社会舆论格局产生杠杆效应,推动政务机构、主流媒体和社会名人大量入驻微信等移动网络舆论场,以人际关系和组织传播特征,形成网上的圈子化部落。
微信将推动政务信息发布渠道的多样化。如今,政务微博的迅猛发展已大大拓展了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但在可预见的新一年中,微信也会成为政务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微信将联合微博平台在信息的发布中实时、主动地进行信息传播,这些信息必将比其他渠道更快、更有个性,获得公众的认可,网络舆论的认可度也会更高。政务微信也可能在发布预警信息、服务信息等方面替代手机短信预警。
于是,微信管理也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新领地”。以政务微博为主的运营团队已经开始打造“微信”的新平台,多个地区的政务微博客团队正在形成微博和微信互动,打造以一个主打广播而以另一个主打互动的新传播格局。
今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强烈地震,110公里外的成都震感强烈, 19分钟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管理的“微成都”微信公众账号发出一条包含地震震级、震源、影响范围等信息的微信,13万关注了“微成都”的成都人第一时间在手机上收到了官方权威消息,渐渐从广场散去。可以说“政务微信”悄然兴起,近段时间以来,一股大秀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的之风正在愈发明显。现今,包括人民日报、央视在内的重要中央级新闻媒体都开设了微信的公共账号,有的帐号甚至已经拥有过万粉丝数,政务系统“微信风”已经蔚然成形。
总之,党政机关对微信平台的认识和应用要领先或同步于新媒体自身的发展,从现在开始要树立“领地意识”,从体验开始,以政务微博运营为蓝本打造新的政务微信平台,在移动互联时代不断创新网络问政和信息传播方式,开创“群众路线”工作的新形式。
(作者分别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责编/刘建 美编/石玉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