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核心期刊 > 论点摘录 > 正文

人民社会是“中国梦”最大动力

摘要 人民社会是中国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与西方公民社会相比,人民社会更具优越性,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更加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平等互助、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现代化社会。其建设方法是不断改善民生,社会治理方法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人民社会是增强全社会团结、维持国内长治久安、提高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基础和最大动力。

关键词 人民社会 中国梦 改善民生 群众路线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①同样的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的结果,它并不属于哪个阶层、哪个阶级、哪个民族,它的主体是全体人民,人民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建设者、贡献者。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开始重建社会体制和社会秩序,建立起以人民为主体、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的人民社会,全国各族人民开始重新寻找“中国梦”。事实上,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没有国家强、民族兴,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没有人民幸福,人民共享,就不可能有“大同世界”和“太平盛世”。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②

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需要凝聚13亿人民的力量,使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建立一个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社会体制,形成一个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社会生态。这就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公民社会,而是一种源于中国文化、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全体人民所构成的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人民社会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社会,即以人民为主体,保障人民福利,追求人民幸福,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社会的主体是全体人民,其建设主体仍然是全体人民,建设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全体人民。与西方的公民社会相比,人民社会由公有、公益、公平、公正等基本原则所组成,这里的“公”相对“私”而言,“人民”相对“市民”而言,“市民”注重的是私利,“人民”注重公利和公益,但是并不排斥私利、私益。正是有了整体性的公利和公益,才会有了每个人的私利、私益。

人民社会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确保人民社会的建立,才能保证发展为全体人民共建,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进步为全体人民共有,逐步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和谐社会。这是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目标。过去百年,中国经历了从受人任意宰割、国家四分五裂,到真正站立起来;从满身战争疮痍和一穷二白的前工业化国家,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从失去基本社会秩序,到重建社会秩序;从一盘散沙、民不聊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十六大以来,社会和谐的内涵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对正在进行着的社会事业、社会体制、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建设作了明晰概括,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转变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新格局。③党的十七大将四位一体新格局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这标志着中国的发展轨道已从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变。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基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④党的十八大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写入党章,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实习)]
标签: 人民社会   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