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但社会自身的开放程度还有待加强,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只有重新整饬社会结构的条块分割,打破区域行政割据,促进社会充分沟通才能使生产力得到最大的释放,从而满足市场经济运行对资源配置的要求。
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呼唤创新引领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世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际竞争都将成为科技的创新战。经历了长期经验追随式的发展,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来临之际,中国急切呼唤创新的引领,这是中国走向世界头等大国的必然要求。
近代的五次科技革命和现代正如火如荼进行的第六次科技革命,无一不是在创新的推动下发生的,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展促成了英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电力、铁路、汽车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成就了美国崛起,位于欧亚大陆一隅的西欧抢占了工业文明的先机⑩,这些都是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
科技发展和创新极大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同时也在重塑着国家的竞争格局。在科技创新不断加快的时代,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参与全球化、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也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只有高新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并达到领先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率先发展。
除了科技的创新,还需要思维的创新、政策体制的创新、文化的创新、人才队伍的创新等。发展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着重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营造好的创新环境。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传统的经验追随转向创新引领,将成为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的重要转变。
破解“李约瑟之谜”,实现创新引领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非线性、非逻辑式的进步,而不再是传统的经验追随。传统的经验追随和模仿永远无法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即使社会经济可以发生飞跃,也必将再次陷入“老二陷阱”的僵局。因此,打破传统的经验追随必须要通过创新引领来实现,即创新高新技术、构建多元开放平台;创新现代文明、推动文化精进;创新制度体制、优化政府治理;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全民参与;创新职业教育、破解“钱学森之问”。
创新高新技术,构建多元开放平台。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五大支柱是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分散式生产、新储存方式、能源互联网和零排放式交通等,都是能源技术革新,属于工业化深入发展的范畴。11第三次产业革命使国家竞争真正走向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飞速追赶前两次产业革命的机械化和电气化的浪潮,若不能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进程中突破高新技术的核心内涵,就难以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分工中获得一席之地,进而被边缘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推进,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进程都在加快,新产业不断衍生,并由劳动密集型朝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移。从先发国家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农业和工业的比例逐步降低,服务业,尤其是以创意产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的比例越来越高。
构建多元开放平台是创新高新技术、延长价值链的重要方式。一方面,由先导产业集群为引领实现高新技术的创新性突破,通过技术共享和知识扩散实现科技创新型发展;另一方面,创新制度建设,尤其是要进行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由于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并严格执法是实现制度体系改革的重要手段。
创新现代文明,推动文化精进。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繁衍和传承的核心纽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与时俱进的文化作为软实力,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战略推动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推行大国战略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对外交流和贸易,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渗透至方方面面,并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拥有辉煌而又灿烂的历史文化,经过近现代的洗礼和改革开放,迈入21世纪的中国文化正处于新旧融合、多元发展的时期。清末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波三折、进展缓慢,其原因是单面发展道路行不通却又不能很快建成新的结构。12文化的繁荣和精进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治理能力。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趋广泛,利用网络获得信息和沟通大大扩展了文化传播途径、提供了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丰富了文化内涵,但同时对文化的提炼和精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文化体系的构建、精神信仰的建立都直接影响社会的文化形态。
在多元化文化的融合和文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从国家层面持之以恒地进行培育和引导,弘扬新时代的文化信仰,进而使中国文化不断完善和精进。另外,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通过文化引导带动社会健康发展。在对外贸易和交流中,注重提高文化输出比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博弈,是大国的博弈,表面上看是经济强弱的博弈,实质是文化的博弈。文化是一个国家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文化的精进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创新制度体制,优化政府治理。政府治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其目标是反映公众需求,使公众利益达到最大化。完全依赖市场配置资源会陷入“囚徒困境”,而政府治理的实质是解决市场配置无法解决的社会统筹管理问题。由此可知,政府治理应侧重公共管理,专注于提供公共服务,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工具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