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经过一系列艰难的结构性改革与机制重建,欧洲经济亮色初现,但成员国间竞争力差异扩大,外部环境动荡,使其复苏和转型步伐依然蹒跚。在此背景下,摈弃贸易保护主义,营造开放的经贸环境,对于推动欧洲经济转型和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经济亮色初现,乍暖还寒
当前,一系列经济指标显示欧洲经济亮色初现,似已触底。首先,导致希腊等问题国家可能破产和退出欧元区的“病危”警报基本解除。其次,多项经济指标趋于好转。欧盟和欧元区工业产出4月份环比分别上升0.3%和0.4%,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货物贸易1至4月份分别实现顺差97亿和423亿欧元;财政赤字连续第三年下降,赤字率已开始接近3%的目标。最后,市场信心逐渐恢复。欧元区和欧盟6月份经济景气指数分别为91.3和92.6,均创年内最高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较上月呈显著改善态势。
但是,目前欧洲经济仍未完全从二次探底的深度衰退中走出。一是失业率屡破纪录,成头号难题。欧盟和欧元区4月份失业率分别达到创纪录的11%和12.2%。二是经济萎缩,复苏乏力。欧委会一季度再次下调今年欧盟和欧元区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分别为-0.1%和-0.4%。三是公共债务仍居高难下。2012年欧盟和欧元区平均政府债务分别升至85.3%和90.6%,远超60%的债务上限。四是不仅外围南欧诸国经济持续不振,而且核心国家如荷兰、法国等也深受拖累。
欧洲经济转型复苏:支撑与阻碍并存
自2010年5月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首个援救希腊方案始,一系列短、中、长期改革举措和治理机制相继出台。结构性改革与机制创新提升了欧洲一体化程度,为经济进一步复苏与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在危机催逼下,欧盟各国也逐渐认识到,妥协合作是唯一出路。近期,欧盟同意放宽法国、西班牙等国达到赤字目标的期限。尽管如此,欧洲经济转型和复苏仍然面临一系列内部阻碍和外部挑战。
首先,危机使欧盟和欧元区内部(尤其是核心与外围国家间)经济竞争力差距扩大。去年,拉脱维亚经济增长率最高(5.6%),希腊最低(-6.4%);西班牙失业率最高,达25%,奥地利最低,仅4.3%。据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芬兰、德国与罗马尼亚、希腊分别位列第3、6和78、96位。各国实力悬殊加大了调节难度和复苏进度。
其次,危机加剧了“欧洲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冲突,“大(成员)国小(欧)盟”现象凸显,欧委会等机构地位普遍下降,德国等愈发举足轻重。英国首相卡梅伦公开提出要就英国是否“脱欧”进行公投。欧盟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脱欧”倾向和民族排外情绪,欧洲一体化有从“多速欧洲”蜕变成“多层欧洲”的风险。
同时,精英和大众认同差距扩大,反精英的民粹主义泛滥。在意大利,蒙蒂政府因改革触动了民众福利待遇等而黯然下台。在法国,民意压力之下,奥朗德政府被迫取消前任萨科齐政府历经艰辛达成的将退休年龄从60岁推迟至62岁的决定。在德国,默克尔政府宁愿在处理塞浦路斯债务危机时开“抢劫储户”之先河,也不愿在大选前得罪德国民众。这一方面反映出政治家难脱民意的掣肘和选举的裹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现今欧洲福利制度改革的艰难。
欧盟成员国间相互认同差距加大,具体表现为各自为己的考虑和博弈。当下最为突出的是“紧缩”与“刺激”政策之争。以德国、荷兰和北欧诸国等领衔的核心国家,要求外围国家实行紧缩政策;外围国家则指责核心国家“为富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