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业已形成的改革机制和蓝图如“财政契约”、“银行联盟”等如何真正落实,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如何填平,这些问题涉及长期主权让渡和短期相互协调,都不是轻易能解决的事情。改革转型需要有魄力的政治家,而当下面对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欧洲一些政要表现犹豫、应对无方,致使民意彷徨,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排外、疑欧思潮泛滥,各种抗议活动此起彼伏。
欧洲经济外部环境也存在诸多不利或不确定性因素。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全球治理新秩序仍未完全建立。多哈回合谈判陷于停滞,欧盟要完成与美、日的双边自贸区谈判也将耗费时日。美、欧“再工业化”政策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对冲和竞争,美国经济复苏也会吸引大量资金回流,可能打乱欧洲复苏节奏。日本安倍政府施行扩张性的“安倍经济学”,日元对欧元大幅贬值,对具有产业和出口同质性的德国等国造成巨大威胁。
开放的经贸环境:欧洲经济复苏重要驱动力
欧债危机中,欧盟以外的市场日益成为拉动欧盟复苏的重要驱动力。从出口来看,2010年,欧盟对区域外的出口增长了22.9%,远远高于区域内出口增长15.6%的水平,其中对新兴国家出口更是涨幅惊人,对巴西、中国出口增长分别达到44.6%和37.2%。从投资来看,2008年到2011年,在内部需求下跌的同时,欧盟对外直接投资逆势上扬,增幅达50%。事实证明,当欧盟本身经济复苏乏力之际,开放的经贸环境是欧盟经济企稳和复苏的基本条件和重要驱动力。
迅速发展的经贸合作使中欧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欧盟连续多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和技术提供方,累计占中国技术引进总额的一半左右。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对欧投资增速喜人。截至2011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存量约200亿美元,提供就业岗位约5万个。吉利收购沃尔沃、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堪称中欧投资合作的典范,仅吉利收购沃尔沃就为欧洲保住了1.6万个就业机会,这对困难中的欧洲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约5000亿美元,对欧洲来讲,这意味着无穷的商机。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的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大量引进欧洲的经验和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金融服务、医疗和社保等重点领域是欧洲所长,欧洲可以大有作为。中瑞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堪称互利合作的榜样。
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对华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有所增加,经贸诉求渐增。但是,在产业分工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贸易保护主义损人又不利己,改革创新才是正途。以欧委会对华光伏产品“双反案”为例。6月4日,欧委会宣布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分阶段征收临时反倾销税,遭到包括德国、英国和荷兰等2/3欧盟成员国及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强烈反对。据瑞士巴塞尔预测研究所估计,如欧委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达60%,则3年内因中国产品退出引发的光伏产品价格上升、需求下降及欧洲上游供货企业受损,将导致欧盟失去近24.2万就业岗位,损失270亿美元“附加值”。“双反案”也将使中国企业遭受损失,结果是两败俱伤。欧方应审时度势,通过谈判磋商解决争端,营造开放的贸易环境,为其进一步复苏提供动力。
(作者: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