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来看,尽管改变增长主义政府越来越成为广泛共识,但实践中增长主义政府的倾向却很难改变。对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核心在哪里。在我看来,增长主义政府倾向难以改变,重要的原因在于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所谓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就是指以经济总量为导向、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和干部考核为约束激励机制、以政府主导和地方政府间竞争为突出特点的经济增长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着某些突出矛盾,比如说土地财政、债务风险、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大都与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不改变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经济转型是难以有重要突破的,甚至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都很难破题。
一、竞争性的地方政府是不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改变政府取代市场,防止短期问题长期化,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首当其冲是改变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最近有研究提出,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保持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我的看法是,这种概括既缺乏理论依据,又难以获得经济转型的实践支持。为什么?
1.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竞争性地方政府增长模式是我国处于生存型阶段,私人产品严重短缺、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主体尚未形成的特定背景下形成的。这种增长模式在推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经济竞争主体的背景下,竞争性地方政府增长模式的作用空间越来越小,并且开始成为阻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因素。具体看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
(1)以土地财政、地方举债为重要特征,逐步积累了巨大的地方债务风险和经济运行风险,难以为继。
(2)以低成本扩张的粗放型增长为重要特征,在资源环境成为硬约束的条件下难以为继。
(3)以投资主导为重要特征,在外部市场萎缩、国内生产过剩加大的背景下难以为继。
(4)以国民收入向政府集中为重要特征,在收入分配差距严重、社会矛盾凸显的特定阶段难以为继。
(5)以地方政府公司化为重要特征,增大了权力与市场结合的空间,体制机制性腐败比较普遍,这种背景下也难以为继。
3.改变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成为经济转型的重大任务。随着内外发展环境和约束条件的变化,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不仅不应当被固化为中国模式,而且应当成为新阶段转型改革的重大任务。一个约束条件的变化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以及市场主体的形成;另一个条件的变化是全社会需求的变化。现在,尽管社会的主要矛盾没变,但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内涵变了。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是解决温饱,面临的挑战是私人产品短缺;进入发展型新阶段,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保障、较好的生活环境、公共安全等,面临的挑战是公共产品短缺。
在这两个重要条件变化的大背景下,有三点判断很重要:第一,竞争性地方政府不能继续扮演经济主体的角色。否则,将对中长期发展积累更大的矛盾和问题。第二,地方政府不能继续充当投资主体。如果继续充当投资主体,继续扭曲市场,产能过剩的问题是难以解决的。第三,竞争性地方政府难以适应发展转型的新挑战,不仅不能固化为中国模式,而且还成为转型与改革的对象。
总的看法是,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中仍会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会使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矛盾和危机因素积累下来,给中长期发展埋下更大的隐患,并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突出矛盾。改变政府取代市场,防止短期问题长期化,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首当其冲是改变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