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观大势、谋大事,履新百日,为中国赢得下一个十年而锐意进取,通过实践诠释中国外交新理念,展现中国广阔的国际视野与胸怀,编织中国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以及多边舞台的立体外交经纬。面对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中国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更具全球视野、更富进取意识、更有开创精神,主动塑造多支点新外交,旨在为“中国梦”创造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这必将成为“两个一百年”目标下中国外交的内在驱动力。
〔关键词〕多支点外交、新布局、中国梦
〔作者简介〕阮宗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观大势、谋大事,履新百日,为中国赢得下一个十年而锐意进取。北京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外交舞台之一,走出去与请进来穿插进行,大小兼顾、远近并重、起承转合、寓意幽远。中国大外交开篇之作精彩纷呈,各方均试图从中探寻中国新外交的密码。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外交实践诠释中国外交新理念,展现中国宽阔的国际视野与胸怀,编织中国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以及多边舞台的立体外交经纬。面对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6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要求中央政治局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并特别指出要“营造稳定周边环境,处理好大国关系”。[1] 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国积极推行多支点新外交,开拓进取,“不断采取新举措,推出新理念,展示新气象,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更具全球视野、更富进取意识、更有开创精神”。[2] 其目的在为“中国梦”创造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这必将是“两个一百年”目标下中国外交的内在驱动力。
一、多支点新外交初露端倪,布局日益完善
综观三个多月来的外交实践和言论,中国新领导人面对新形势,主动进取,展现出更宽广的国际视野与胸怀。中国多支点外交轮廓日渐清晰,布局日益完善,呈现崭新局面。
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连续成功出访,外交日程密集高效,开局良好。美国、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等国领导人、高官接踵而至,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互动频繁。
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赴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及金砖国家领导人同非洲领导人对话会。4月初,中国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群贤毕至。墨西哥总统培尼亚、芬兰总统哈洛宁、赞比亚总统萨塔、秘鲁总统乌马拉、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缅甸总统吴登盛、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新西兰总理约翰·基、柬埔寨首相洪森等多国领导人访华。随后,法国总统奥朗德、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来访。5月19日至27日,应印度共和国总理辛格、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默克尔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上述四国进行正式访问。
5月31日至6月8日,习近平应邀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并赴美国参加中美元首会晤。这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上开拓局面、完善布局的又一重大行动,在太平洋彼岸刮起了一场“习式旋风”。而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不拘一格的庄园会晤,着眼于为中美关系的发展规划蓝图,开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堪称中美交往史上的一个创举,举世瞩目。
(一) 打造“好邻居”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首先反映在与邻居们关系的变化。[3]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陆上邻国14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俄罗斯兼具大国与周边国家的双重属性,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地位独特。由于互为最大邻国,互为战略依托,中俄走近的动力主要源于两国自身发展需要。中俄双方均把对方的发展视作机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升,合作潜力巨大,在投资、能源、高科技创新等领域尤为突出。目前,中国正以俄罗斯为主要供应方,打造东北方向的能源进口战略要道。
4月7日,习近平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时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中柬友谊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两国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更是好兄弟。洪森表示,柬埔寨致力于国家稳定和发展,希望同中国加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柬埔寨的政治选择。柬方将继续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支持中方。[4]
印度是中国又一个周边大国。中印两国人口达25亿,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对印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1世纪以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在多边舞台上合作密切。李克强总理称之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5] 尽管中印之间仍存在一些邻里之间难以避免的分歧与磕碰,但重要的是要把握友好主流,不断排除干扰。
5月8日至9日,国务委员杨洁篪访问蒙古国。5月1日至5日,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文莱,此次沟通与合作之旅,显示出中国新一届政府对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愿把东盟放在周边外交的首要和优先位置。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调,但个别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发难,欲以其一己私利绑架中国与东盟关系。中方认为,目前存在的一些争议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和平解决。各方应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开展并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谈判进程,在协商一致基础上达成“准则”。
王毅外长访问东盟轮值主席国文莱期间,双方同意继续举行落实《宣言》高官会,并在此框架下探讨如何推动“准则”进程。双方还同意成立“准则”名人专家小组,同司局级工作组的讨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中国和东盟作为战略伙伴完全有能力维护好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6] 6月底,韩国总统朴槿惠应邀访华,中韩关系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二) 培育“好兄弟”
中非关系在中国外交棋局中一直占有特殊的一席。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双方人口加起来超过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有力推动了中非关系发展。2000年,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贸易额仅为100亿美元,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200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习近平主席首访锁定非洲,说明中国对非洲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中非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是非洲可靠的朋友与真诚的伙伴,中非深厚情谊经得起历史考验。加强中非双边关系与交往有助于推动国际秩序均衡发展。
5月13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时说,莫桑比克是中国在非洲的“全天候”朋友。习近平还谈到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三国的印象,“亲眼目睹了非洲发展事业红红火火,亲身体会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热情似火。非洲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大陆,是国际上一支不断上升的重要力量。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非洲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努力,愿同非方携手为共同实现发展振兴而团结奋斗。”[7]
(三) 经营“好伙伴”
金砖国家志同道合,团结协作势头不减。2011年中国在三亚主办金砖国家峰会时,南非首次受邀参加,使金砖国家镶上了非洲之星而熠熠生辉。金砖国家国土面积约占世界的26%,人口占世界的42%,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20%,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5%。经过反复协调酝酿,2013年3月南非德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将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外汇储备库、工商理事会、智库理事会等作为会晤重点,这有利于提升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的作用与影响。
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和二十国集团,都是由中国参与创立的国际机制,也是中国主要借重的国际多边机制,对拓展中国与世界关系具有特殊意义。习近平主席充分利用德班峰会的契机,加强与一同出席峰会的印度和巴西领导人的交流互动,向国际社会发出团结、合作、共赢的积极信息。
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加勒比地区之行访问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为中特两国传统友谊增添了新的内涵。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为我国投下难能可贵的一票。哥斯达黎加是我国在中美洲的唯一建交国,虽然建交时间只有短短6年,但两国关系发展良好,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必将促进两国关系的深化。
墨西哥是世界文明古国、拉美地区大国、新兴市场国家,也是诸多国际机制中的重要成员。自2012年培尼亚政府执政以来,中墨关系面临崭新机遇。2013年4月6日,习近平在海南同来访的培尼亚总统会谈时表示,双方要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重要多边机制中的磋商和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培尼亚表示,这次访华的目的是借鉴中国成功经验,加强友好合作,寻求共同发展。墨方愿同中方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推动两国以及拉美和亚洲国家合作。[8] 习近平主席访墨期间,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中说,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使中墨关系能够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大舞台上不断发展;“发展中墨关系既要着眼双边合作,更要面向世界。”[9]
习主席此访还推动了中国与广大拉美国家的关系,产生了重要的辐射作用。习近平在访问期间,还会见了拉美多国领导人,包括圭亚那总统拉莫塔尔、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斯潘塞、牙买加总理辛普森-米勒、巴哈马总理克里斯蒂、格林纳达总理米切尔等,表明了中国重视发展与加勒比地区国家关系的立场。5月8日至16日,李源潮就任中国国家副主席后的首次外访就选择了阿根廷和委内瑞拉。总的来看,中拉贸易额发展迅速,从1990年的22.9亿美元发展到2012年的2612.43亿美元,在22年间增长100多倍。今天,中国已成为拉美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拉美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地之一。习主席的访问将大大加速双方在经贸、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等领域的多元合作。
(四) 结交“好朋友”
中国左右开弓,广结善缘。5月初,中国邀请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统内塔尼亚胡访华。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会谈时,提出中方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坚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巴以两国和平共处这一正确方向;将谈判作为实现巴以和平的唯一途径;坚持“土地换和平”等原则不动摇;国际社会应该为推进巴以和平进程提供重要保障。[10]
欧洲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力量,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一直支持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努力,希望欧洲尽快走出危机。这既符合欧洲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4月25日至26日,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认为,此访不仅巩固和加强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也为双方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法方致力于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加强同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采取切实措施便利双方人员往来和各领域合作,促进相互投资,为中国企业来法投资创造更好条件。[11] 5月23日至27日,李克强总理访问瑞士与德国,有力地加强了中瑞、中德双边关系,特别是中瑞两国经过三年多的谈判达成了自贸协定,瑞士成为欧洲大陆和世界经济20强中,首个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的国家,显示中国将继续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把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作为对外开放的关键举措。访问德国期间,李克强积极做好德方工作,通过表明反对欧盟对中国光伏、无线通信设备等产品进行的“双反”调查的立场,再次重申了中国主张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贸易摩擦,坚定维护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12]
4月7日,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宣布中澳构建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说,中澳要把对方作为战略性、建设性合作伙伴,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希望两国加强沟通,扩大合作,加快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实现贸易、投资多元化,将中澳关系推向新的高度。中澳同处亚太地区,当前,亚太国家最关心的是稳定和发展。中方希望有关各方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坚持东亚合作大方向,聚焦发展问题,增进互信、团结、合作。中澳两国应在这方面做出表率。[13] 吉拉德表示,澳大利亚致力于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同中国发展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相信两国建立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将提升双边合作水平。澳方希望成为中国稳定可靠的资源供应国,同时拓展双方在农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扩大相互投资,争取早日缔结双边自贸协定。澳方愿加强两国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澳方希望同中方保持沟通和协调,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