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赖以旋转的轴心。”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资关系是工业化的产物。劳资关系是否和谐,将对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社会转型产生重要影响。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英国劳资关系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对抗与合作成为英国劳资关系演进的基本特征。
工业化时期以破坏机器为目标的卢德运动开始兴起
劳资主体及斗争方式的变化
从劳工这一方来看,在转型的几百年间,工人阶级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前工业化时代,学徒、帮工、工匠等构成工人阶级的前身。在家长制社会之下,他们与雇主阶级之间并非单纯经济上的关联,有时还包含亲情上的纽带。这就使得劳资冲突虽偶有发生,但总体上劳资关系较为和谐。机器大工业时代来临,手工工人地位一落千丈。工业化剥夺了手工工人的生计,因此他们采取各种方式与雇主或政府对抗:不仅有罢工、游行,而且还有暴力方式的卢德运动、武装起义等;不仅有经济领域内的斗争,还有政治方面的争取选举权运动。斗争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目标的双重性,使得工业化时期的劳资冲突骤然加剧,劳资之间的对抗也达到顶峰。
进入19世纪中叶后,工厂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在工联主义的影响下,工人阶级一方面组织起新模式工会,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合作社运动,但其目标仅限于经济社会方面,很少提出政治诉求。这种状况持续近30年时间,此间的劳资合作达到了高潮,劳资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缓和局面。19世纪最后20年是工人阶级政治意识觉醒时期。在经济萧条之下,罢工运动遭到雇主和政府的联合镇压。这种困境促使工人阶级意识到参与政权的重要性,工人政治团体以及工人阶级政党先后组建起来。至此,工人阶级的奋斗目标,已不仅包括经济地位的改善,还包括参与或获取政治权利,劳资关系进而演变成为一个政治领域内的问题。
从资方即雇主阶级这一方来看,其主体构成以及对工人阶级态度的变化也较为明显。前工业化时期的雇主,主要是家庭作坊中的师傅或作坊主,以及手工工场的主人,他们一般都和学徒、帮工、工匠们一起劳动,关系较为亲密,劳资之间冲突并不普遍。工业化开始后,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资本家不仅加重对工人阶级的盘剥,而且反对国家对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的干预,由此造成劳工运动迭起,劳资关系恶化。工业化趋于完成后,为维持生产的持续性与稳定性,资本家愿意在经济方面做出一些让步,以改善劳动者的生活条件,避免劳资对抗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19世纪多次工厂法改革中,工厂主成为积极推动者之一,典型地反映出资本家对于劳动者态度的变化。
劳动者和资本家是劳资关系的两大主体,从根本上而言,二者之间既存在着合作,也存在着对抗。在几乎任何一个时段,劳资关系都表现为合作与对抗的并存。不过在某个特定时段,处于主流的必然只是其中之一。从宏观上考察几百年间的英国劳资关系可见,劳资之间对抗与合作的轮流交替较为明显。例如,前工业化时期、1850—1880年间新模式工会时期,劳资合作得到加强,劳资冲突趋于缓和;而1800—1825年间、1880—1900年间,劳资之间的秘密或公开对抗明显,劳资冲突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