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思想”的功能与“思想者”的使命(2)

——董德刚教授《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破解现实问题》评析

必须以严谨的态度研究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正是这种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创造智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推向前进。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我们党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切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的思想理论工作者,都应当敞开怀抱满腔热情地拥抱这一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严谨深入地研究并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这一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时代赋予 “思想者”的责任。《问题》一书作者正是这样既满腔热情而又严谨科学地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深入阐发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深入研究与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理论定位、科学内涵、理论主题和现实价值,是《问题》一书努力的重点。在这些基本问题上,作者以一个“思想者”的理论素养和优良学风,既依据党的重要文献进行准确的理论阐发,又结合自己的学科基础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较好地体现了在研究党的思想理论问题上政治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统一。比如,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括的三大成果相互之间的关系、关于如何科学地命名党的指导思想等重大理论问题上,作者都提出了自己具有独到性的见解,其中,尤其是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的思考与阐发,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

作者比较早地提出并研究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问题。这一问题对于今天我们科学地理解并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作者列举了四种关于邓小平理论主题的比较权威的提法: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发展”;三是“现代化”;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者认为,上述四种提法,虽有差别,但总体一致。第一种提法的“主题”是指邓小平理论所针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后三种提供的“主题”则是强调“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它们是对前面所提“主要问题”的科学解答。因此,四种提法并不矛盾。而在这些解答中,“发展”和“现代化”是基本同义的,因为在中国现阶段,“发展”的主要内容无疑是搞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涵盖面更宽,但是它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发展”和“现代化”。可见,这三种略有差别的提法是统一的,它们都是面向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回答中国向何处去即中国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问题。通过这一分析与研究,作者提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实质是对现阶段党和人民实践主题的揭示,当前我们党和人民实践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要内容就是发展中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作者的这种观点,对于今天我们科学地理解和把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无疑仍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必须以务实的学风深入解答中国社会现实问题

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待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深入地研究正在变革着的中国社会、深入地回答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的现实社会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为己任,不断地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探索新规律,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是一个有担当的思想者应当具备的优秀品格。本书作者正是努力学习和践行这样一种责任与品格。《问题》一书单列“求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篇,对当前我们面临的若干重大现实问题、包括人们长期为之困惑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冷静的思考,向正在变革着的社会奉献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智慧。比如,如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如何稳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剥削现象、如何科学理解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如何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如此等等敏感而重大的现实问题,作者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少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在求解中国现实问题中,作者始终本着一个宗旨,这就是:讲真话、讲新话,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正是由于秉持了这样一种“思想者”的品质与宗旨,作者对变革中的当代中国给予了满腔热情的关注和深入本质的透析。比如在《当代中国十大观念变革》一文中,作者依据改革开放的实践,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独立思考,提出了从注重经济社会形态到注重技术社会形态、从只重制度模式到更重价值取向、从“社”“资”绝对对立到互相取长补短、从过分关注“姓公姓私”到首先关注所有制“是好是坏”、从对所有制的狭隘二分法到多维视角、从研究阶级阶层的单纯生产关系角度到侧重生产力角度、从阶级阶层之间的简单对立到和谐共处、从理论本位论到实践本位论、由服从革命导师个人到服膺普遍真理、从“语录”标准到“基本精神”标准等既涉及党和人民思维方式、又涉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十大观念变革问题,逐一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作者这种敢于直面现实的理论勇气和善于进行本质思考的理论智慧,鲜明地体现了一个“思想者”力图向社会和人民奉献“思想”的价值追求。

总之,董德刚教授的《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破解现实问题》一书,是一部有思想深度和有现实价值的“思想”之著,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The Function of "Thought" and the Mission of "Thinkers"

—Comment on Professor Dong Degang's Using the Sinicized Marxism to Tackle Practical Problems

Bao Xinjian

Abstract: Marxism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scientific belief that our Party has always adhered to. We are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and rapid social change puts all thoughts and theories under verification and test. Treating basic Marxist principles and the Marxism that has been adapted to Chinese conditions in a scientific spirit and with a meticulous attitude is, in the final analysis, to deeply research the changing Chinese society and thoroughly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Professor Dong's book reflects his journey of "thought"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social change and is also a concentrated demonstration of his conscience and responsibility as a diligent and good "thinker".

Keywords: Marxism, China's practical problems, thinker

【作者简介】

包心鉴,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山东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

主要著作:《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纲》等。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郑韶武]
标签: 思想者   使命   思想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