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专题 > 正文

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低碳经济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世界范围内正进行一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即努力建立一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多年来,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主要承接中心,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GDP的同时,也带来了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面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现实,用高新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工业发展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等特点,加快金融、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减轻我国的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碳发展是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的要求。随着各国产业经济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升级转化,服务业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也日益增大。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逐年增长,1995年到2008年年均增长19.5%,但同时期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为8.1%。前者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后者,由此可见,虽然相对于传统工业而言,现代服务业的单位GDP能耗是较低的,但由于现代服务业各组成部分的异质性,其部分行业还是属于高碳排放属性。所以不管是从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态势来看,还是从内部组成的碳排放的异质性来看,发展低碳化的现代服务业是当前该产业进行升级转型,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服务业是促进第一、二产业低碳转型的有力保障。为了实现低碳目标,新兴的低碳服务业应运而生,该行业以服务低碳经济为目的,为各产业提供节能减排服务。如碳市场交易服务、低碳技术的研发及低碳金融服务等,涉及农业、工业、市政、公共生活等领域。例如,上海市虹口区2011年以低碳服务业作为高端服务业,打造以绿色信贷、低碳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为主要服务模式的新兴产业,带动地区产业结构的低碳转型。低碳服务业作为低碳经济的新事物,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大力支持的新兴产业,其顺应了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第一、第二产业低碳转型的有力保障。

现代服务业低碳发展的困境

低碳政策不完善。首先,气候变化问题非常复杂,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作的努力还不够,无论是从人员编制还是从宏观管理能力方面还非常薄弱,与我国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其次,虽然党和政府对低碳经济相当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政策体系还非常不完善。很多领域仍然处于起步状态,尤其是在现代服务业低碳化发展领域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最后,政策的执行力不够也阻碍了我国现代服务业低碳化的发展。

企业低碳责任的缺失。企业社会责任描述了企业遵守社会文化道德的行为表现,其是一种企业价值体现,当前一些现代服务企业正通过低碳旅游、低碳物流等新型运营模式的开展来承担着社会责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争取利润最大化面前,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仍然处于弱势位置,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屡有发生。低碳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企业已经感受到了低碳发展的压力。能源的日益短缺及环境的恶化迫使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觉醒,中国企业应摒弃利润追逐的短视行为,承担起社会低碳责任,进而获得社会认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消费观念薄弱。服务业相对于工业有更高的消费关联度。因此消费者崇尚健康、生态的低碳消费需求是拉动现代服务业低碳发展的强大动力。虽然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旺盛,但是民众的低碳消费增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依然缓慢。主要表现在低碳消费意识薄弱,消费结构不合理,奢侈浪费之风蔓延等。根据资料显示,日本和美国的居民将“绿色低碳”作为其选择商品的重要标准。而在我国多数居民的消费以自己的喜好为主,不顾及环保。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低碳消费的理念还未深入人心。

低碳人才的溃乏。现代服务业其竞争的核心资源是人才,但目前市场上低碳行业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据某招聘网站资料显示,2010年3月份北京低碳行业的需求人数相对于2009年同期增长了117.3%,与企业对低碳人才求贤若渴的态势相矛盾的是高等教育低碳专业的设置还是一片空白。高等院校低碳教育的培养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已经严重阻碍了现代服务业低碳化的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发展策略

完善低碳政策体系。现代服务业低碳化发展已经刻不容缓,由于现代服务业涵盖行业广,直接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迫切地需要政府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制定政策框架体系引导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出台促进低碳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规划政策。针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完善现有税收政策,择机开征碳税,激励企业提供低碳的产品和服务。强化消费税的绿色功能,从宏观上调控市场的消费需求。积极地推进碳金融建设,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清洁发展机制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在低经济背景下合理有效地进行配置。

由于低碳科技创新具有公共属性,政府有责任牵头搭建低碳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发挥整合资源和统筹规划的作用,促进低碳科技信息交流与技术的扩散。建立联席协商机制,协调相关方的低碳科技创新,对外整体布局,协调、有序地开展有关的国际合作活动。积极地承接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转移,拓宽我国的低碳服务贸易市场,促进我国与发达国家CDM项目拓展。政府应当结合市场规律和本地区资源秉赋,明确战略定位,合理布局,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平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最后,一定要加大政策的执行监控,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政策的实施,不要让“政策变成稻草人”。

开展低碳供应链管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生态压力,我国现代服务企业必须强化低碳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并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从长远利益考虑,确立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积极引导企业以低碳供应链管理为重心,让低碳发展逐步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培育低碳企业文化。将创建企业低碳形象和品牌变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追求。对企业原有供应链进行再造,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到供应链的设计、采购、集成、交付及回收的过程中,实现资源消耗,高管理效率的闭环运作模式。

例如,服务集成企业在低碳供应链的设计阶段最大限度的考虑供应链的碳排放要求。在采购阶段,选择低碳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核心企业加强对节点企业的风险识别和控制。优化网络设计,实施低碳的物流运输。在交付阶段,对产品进行环境友好式的包装,减少包装空间,强调包装的可回收性和可重用性。通过第三方的仓储与配送服务,提高交付效率,在回收阶段,对不可利用的废弃物要采用低碳环保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可回收利用的物料,通过逆向物流的运作渠道重新进入到供应链的循环过程中,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强化低碳消费意识。推行低碳消费方式。首先从观念着手,培育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公众宣传低碳消费方式。民政部门撰写低碳宣传手册并发放给居民,从细节指导居民的日常低碳生活。加强沟通,听取民众关于低碳消费方面的意见并加以反馈。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引导民众的低碳消费。餐饮业引导顾客适量、适度点菜,鼓励剩菜打包,平衡低碳的饮食结构。完善公务接待制度,推行公务接待公示制度和公务卡结算制度,加大对公务接待活动的监督和处罚力度。扶持公共交通服务,并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效率,鼓励民众选择舒适安全、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严格控制私家车的增长速度,大力提倡对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加强对低碳产品的认证工作,对产品和服务标注碳标签,为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和服务提供参考。

培育低碳技术人才。低碳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是低碳经济的根基,也是发展低碳服务业的基础。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快现代服务业低碳人才的培养。要学习发达国家在低碳创新方面的先进技术与制度,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及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填补在低碳技术、低碳金融、低碳市场等专业的设置空白,培养具有环保、金融、市场及管理等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产学研三方合作,提高人力资源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为低碳服务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

(作者分别为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青岛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青岛市现代服务企业低碳供应链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51205215,QDSKL130436)

责编/韩露(实习)

标签: 发展战略   服务业   背景   研究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