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随着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汽车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大气污染的加剧,雾霾天气产生与车辆尾气排放密切相关。低碳宜居城市建设必须发展低碳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
首先应整合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通过以公交为导向的用地开发(TOD)和预先规划的交通网络引导城市的未来增长,构建“职住平衡”模式,减少“钟摆式”交通。
其次应加快建设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城市居民重要的出行方式,具有节约道路资源、节省能源、增进健康的作用,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给予优先支持,享受优先权。要通过加强管理、完善设施解决非机动交通安全问题,推进慢行通道和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城的慢行交通网络。
再次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通过增加公交线路和车辆、提高换乘便捷程度、改善公交车环境等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出行分担率,同时制订限制小汽车过快增长的措施,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另外还应强化交通组织管理,通过完善道路交通路网建设、交通通行信号和交通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制定有效措施,加大交通需求调控力度,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推进机动车用油达到国IV标准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油站、油库及油罐车的油气回收,减少污染排放。
普及绿色建筑。城市的实体部分主要由建筑物构成,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现不断上扬趋势,建设低碳宜居城市必须从建筑设计、建设、供暖、照明等多环节共同努力,达到既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又实现能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减少碳排放。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优化建筑设计,落实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是建筑节能的源头,对建筑形体、结构、内部分隔及对围护结构的不同设计会导致能耗的巨大差别,特别是对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窗和遮阳设施等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通风和采光,而且具有锁定效应。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广使用新型材料,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发展。
二是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开展能耗统计、能耗审计等工作基础上,全面推进既有建筑大规模节能改造,特别是对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的空调、照明、办公设备及建筑围护结构实施节能改造,实施“阳光屋顶”和“绿屋顶”工程,促进建筑低碳化。
三是要制定城镇采暖节能规划,通过改善保温,降低采暖需热量;落实供热体制改革,实行计量收费,减少城市供热系统浪费;开发推广热电联产供热、利用工业余热等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热源效率等多种措施实现采暖节能减碳。
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三个原因促使河北必须把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一是河北省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二是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较大;三是高耗能产品技术水平低。节能和提高能效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因此要重视和支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如燃煤电站的清洁煤发电技术(IGCC)、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及智能电网技术,钢铁工业的干法熄焦技术、煤调湿技术、高炉喷煤技术等;要逐渐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开发利用油气资源,加强资源勘查,加快唐山南堡和渤海湾油气资源开发,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油气资源,加大天然气管网及储配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如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水电和风电,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扩大太阳能热利用规模,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加强低碳生态环境建设。低碳宜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落实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总体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防控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在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实施高效除尘技术改造,推进道路与建筑扬尘控制,防止二次污染。加强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和“煤改气”工程建设,提高集中供热率和供气率。推进机动车用油达到国IV标准,加强油站、油库及油罐车的油气回收,减少污染排放。
二是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资源化利用。严肃分类标准的法制性,提高分类标志的强制性,制定奖惩措施,根据垃圾分类程度实行不同收费标准,实行垃圾按量收费,最终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三是全面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升级改造,实施污水集中处理,使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浓度达到一级标准。建立雨水收集和污水回用系统,增强再生水利用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实现水循环利用,分质供水。
四是多渠道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开展城市立体绿化,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加城市三维绿量。在城市交通主干线、出入口等重点部位开展绿化建设,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提升城市整体景观形象。增强绿化的生态效益,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绿化体系。在现有公园基础上规划建设多层次公园体系,加强大型城市绿廊保护和建设。
推进低碳政府治理。建设低碳生态宜居城市,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政策法规,发挥立法、执法保障作用。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低碳文化宣传教育,加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力度,倡导适度、节约、绿色环保的低碳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使“低碳消费”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提倡均衡健康饮食,减少食物浪费,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完善碳排放监督机制。健全考核机制,加大低碳生态绩效考核与激励,明确责任目标,强化问责制度。
(作者分别为河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河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部教授;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我省统筹园林、生态、低碳、宜居城市建设思路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HB13JJ074)
责编/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