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投票调查 > 正文

三中全会待解难题与公众期待

调查结果

几个值得关注的结论

(一)93.5%的受访者“非常关注”或“关注”三中全会,蕴含着公众对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殷切期待与高度信任

(二)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打破垄断、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是公众最期待三中全会拆解的前六大“硬骨头”

(三)改革硬骨头之所以“硬”,原因在于既得利益阻挠、两难甚至多难掣肘、部门或地方阳奉阴违等

(四)公众普遍认为拖延改革比啃硬骨头的风险大得多,为中央下大力气改革攻坚提供了最强大的民意支撑

(五)74.6%的受访者对三中全会拆解改革硬骨头“有信心”, 信心支撑可用“天时”、“地利”、“人和”概括

调查说明

相关结论与成果是如何来的

舆情梳理和归纳。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广泛搜集专家学者、社会媒体、网友等各群体关于改革的不同意见,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社会各界对于改革的舆情进行了系统梳理。

人民论坛改革调查数据库对照分析。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人民论坛杂志相关改革调查的调查结果进行集纳、对照分析。包括“当前改革10大核心议题”、“ 公众内心最关注最期待的改革究竟是什么”、“当前亟待突破的改革理论问题”等12次专题调查数据。

网上调查。设计推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待啃哪些改革硬骨头”调查问卷,在人民论坛网、搜狐网等推出网络调查问卷,问卷中部分问题的选项支持开放性回答。截至10月15日上午12时,总计6880名网友参与,获得意见和建议400余条。综合上述舆情分析成果与调查结果,形成了该报告。

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全球关注,上下期待。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三中全会会啃哪些改革硬骨头?公众对此有怎样的期待?社会舆情讨论焦点有哪些?围绕上述问题,通过广泛梳理舆情与充分深入调查,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九成三的受访者关注三中全会蕴含的深意

社会各界都关注三中全会,调查数据显示“非常关注”的受访者占比 81.6%, “关注”的受访者占比11.9%,两者数据相加总计达93.5%。梳理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舆情可以发现,如此高的关注程度蕴含着以下几层深意:

一,公众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信任。改革需要超凡的智慧,需要坚定的决心。纵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八项规定”、反腐倡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公众感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定能引领中国克服改革路上的艰难险阻。有外谋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改革的决心”令人印象尤其深刻。

二,公众急盼改革破坚冰。一方面,改革难题绕不过、躲不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影响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老大难问题越发凸显,这些难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日益明显;另一方面,面对改革路上的顽瘴痼疾,公众希望政府迎难而上,而不是绕开困难走。

三,公众普遍认识到改革确实有难度。倘若改革目标简单明了,改革之路顺风顺水,那么公众只会把改革当作寻常小事。正是由于改革难度大,才凸显出推进改革的价值,公众才会对新一轮的改革高度关注。当前诸多改革任务“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能在一些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会极大地增强公众对改革的信心。

二、公众期待三中全会拆解的前六大改革“硬骨头”

调查结果显示,转变政府职能(占比83.2%)、缩小收入差距(占比78.3%)、打破垄断(占比76.8%)、户籍制度改革(占比75.6%)、土地制度改革(占比72.2%)、金融体系改革(占比68.4%)排在公众期待拆解的改革“硬骨头”前六位。

(一)转变政府职能。梳理舆情可以发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界长久以来一直呼吁的改革重点。与此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转变政府职能也给予高度重视。今年3月以来,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并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和安排,显示出政府啃掉这块硬骨头的决心。

(二)缩小收入差距。公众多年来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意见很大,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也一直是政府重点关注的改革领域,然而该方案的制定可谓命途多舛。直到2013年春节前,国务院才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但这一方案至今仍停留在原则性方案的水平,缺乏执行细则,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改革之艰巨。学界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内容与方式方法分歧也比较大,在如何限制垄断行业收入、政府是否要通过减税“让利”、是否应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改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等诸多事关收入分配改革的议题上,尚有争议。

(三)打破垄断。公众普遍认为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等都属于垄断行业,并认为垄断行业利润过高,其员工收入水平远高于一般行业,应当加以改革。在打破垄断这个议题上,学界的意见也较为一致,学者普遍认为打破垄断有助于促进竞争、提升经济效率、增进公众福利。然而近年来打破垄断的实质动作不多,面临的阻力很大。

(四)户籍制度改革。目前大多数民众认为有必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然而在民众内部,就如何推进这一改革仍存争议。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争议相对较小,一旦涉及到京沪等特大型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就面临不同群体间的巨大分歧。尤其是,特大城市户籍与异地高考、社会保障等许多民生议题直接相关,推进改革难度极大。

(五)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各方关注极高,众多机构和学者将土地制度改革列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但是通过梳理舆情,可以发现,目前学界对土地改革的方向看法不一致。在农地能否入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如何破解土地财政难题等重大议题上还需顶层设计。

(六)金融体系改革。相关舆情反映出公众关注的主要是,金融行业工资过高、打破金融垄断和存款利率市场化。但是专家指出,金融体系改革涵盖的范围很广,除了上述公众关心的领域,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监管机制改革等都属于金融体系改革的内容。而且,金融被誉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改革对实体经济和百姓利益影响极大,改革的复杂性极高。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次三中全会改革的讨论与舆情中,以往历次调查排名均位居前列的“反腐”问题此次得票率并不高。这并不能说明公众不期望破解反腐坚冰,而是根据历史经验,三中全会一般侧重经济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多对未来5到10年经济发展路线作出规划,尤其在换届年,通常会有重大的经济决策出台,为随后的改革政策细节指明方向。

三、改革硬骨头之所以“硬”,公众认为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既得利益阻挠、两难甚至多难掣肘、部门或地方阳奉阴违

在“改革硬骨头为何硬”这一问题中,“既得利益者阻挠”得票率为 89.7%,“两难甚至多难掣肘 ,问题复杂”得票率为82.3% ,“部门或地方阳奉阴违,政令不畅”得票率为74.1% ,位居前三位。

结果显示,公众认为“既得利益者阻挠 ”是改革的最大阻力。既得利益者既是阻碍改革“扬帆起航”的最大障碍,又是阻挠改革“顺利推进”的最大风险。近几年的改革举步维艰,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现在被改革的对象,比如垄断企业、一些权力部门等既得利益者,他们不想放手自己的利益,而且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地阻挠改革。

从舆情分析来看,既得利益者阻挠改革是海内外的热议话题。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现在特殊既得利益群体,就是用权力来发财致富的人,总体来说,他会有一种倾向,他会不愿意改革。所以估计今后这个阻力障碍会很大。”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对此忧虑地表示,体制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体制背后都是庞大的既得利益。美国、日本都在改革,但改革同样难度大,都是因为既得利益。

海内外学者的担忧,实际上正反映出了当前既得利益群体的顽瘴痼疾;社会各界都寄希望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能够痛下决心,在三中全会出台方针政策、具体举措,向既得利益“开炮”。

针对“两难甚至多难掣肘”的难题,梳理专家意见可以发现,当前中国改革确实面临许多两难甚至多难的困境,使得作出改革决策难度极大。比如,房地产调控很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并诱发地方债务危机;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很可能意味着水电油气等资源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民生保障;还有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与企业面临用工成本过快上涨之间的两难等。

“部门或地方阳奉阴违,政令不畅”是公众长期关注的问题,许多百姓感叹“很多中央政策是好的,但是一到地方就走样了。”有学者建议,改革顶层设计就要突破部门利益。一些学者甚至建议,要成立类似于早期国家体改委、独立于所有部委之外的改革协调机构。

除此之外,“顶层设计不足,改革共识缺乏”得票率为71.2% ,“改革出现惰性,改革热情减退,动力不足”得票率为69.3% ,“人们对改革的期待更高,众口难调”得票率为66.7%,“其他 ”得票率为7.4%。

四、民意普遍认为拖延改革比啃硬骨头的风险大得多,为中央下大力气改革攻坚提供了最强大支撑

在“您是否认同拖延改革比啃硬骨头的风险大得多”这一问题中,选择“非常认同”和“认同”的比例分别为61.4% 和28.4%,两者合计为89.8%。

与调查结果相印证的是,舆情梳理表明,关于拖延改革会带来更大风险的担忧在专家与研究机构中也较为普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报告《改革跑赢危机的行动路线(30条建议)》指出,转型倒逼改革,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全面增强。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改革与危机赛跑的特点突出,尽快形成“改革跑赢危机”的行动路线至关重要。厉以宁强调“如果不继续改革,接下来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改,领导人必须懂得这一点,拖延改革是在增加改革的难度”。

如此高比例的受访者认为拖延改革比啃硬骨头的风险大得多,表明了公众对深化改革的迫切愿望与鲜明支持。这一强大的民意基础正被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顺应、挖掘,并将成为破解改革阻力的最强大支撑。

在“当前‘啃硬骨头’可能会面临哪些风险”这一问题中,“经济增速短期放缓”得票率为44.9%,“诱发地方债务危机”得票率为36.2%,“房地产泡沫破裂”得票率为35.6%,分居前三。这一结果令人警醒,希望决策者能未雨绸缪,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提前应对,逐步化解。

五、74.6%的受访者对三中全会拆解改革硬骨头有信心

在“您对三中全会拆解改革硬骨头的信心程度”选项调查中,74.6%的受调查者持“有信心”态度;19.3%的受调查者选择“信心不足”,6.1%的受调查者选择“不好说”。受访者意见与相关舆情表明,公众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信心支撑可用“天时”、“地利”、“人和”进行概括。“天时”是指改革攻坚到了可改且非改不可的“机会窗口”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地利”是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可为下一步改革提供方向遵循;“人和”是指新一届领导集体改革意志坚决且团结一心,公众对他们也充满期待、充分支持,可谓上下同心。

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啃掉改革硬骨头缺乏信心的理由,则相对比较分散,主要有如下几类意见:一,民众期盼已久的有些改革举措迟迟未能出台,让百姓信心减退。二,有些领域的改革一直停留在美好概念和漂亮辞藻层面而长久没有落实。对此,很多民营企业家深有感触。他们谈到,国家出台了很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但是民营经济发展仍旧时时受到“不平等待遇”,一些领域仍对民间资本“明开暗禁”,令人黯然。三,一些改革不到位之处给腐败者留有了获利空间,增加公众不满。上述各类意见的存在令人警醒,若是让这种情绪蔓延,那么改革的社会动员力将会大打折扣,这将为改革攻坚埋下更多的障碍。

当然,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六、一个值得关注的观点:改革发展没有速成班

中国的改革本身就是循着由易而难、先试点后推广、先局部后全局的顺序展开。当前中国,规模之巨大,任何投入都像是“太平洋里打鸡蛋”;利益之复杂,所有事情莫不是“拨动一堆算盘珠”。更何况,我们还要面对长期的历史积弊、复杂的利益纠葛。比如养老保险,不仅要还历史欠账,还要应对老龄化社会,更需在公务员、企业职工和农民等不同群体之间掌握平衡。要想马上进入老有所养的社会,几乎没有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需要一步一步走,公众的期待也需要与现实对接。

改革是一场革命。既然是革命,就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成本。改革成本包括必要成本和过度成本两部分。比如,在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情况下,出现地区间、城乡间、人群间差距拉大,是不可避免的代价和必要的成本;但如果差距过大又长期得不到解决,超出了必要成本,就是过度的成本。只有把这类过度成本控制住,改革红利才会等比例增加。所以,未来的改革还需要做好“成本预算”这本账,要尽量减少成本支出,以求红利最大化。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马静 刘建)

[责任编辑:责编/周素丽 美编/李祥峰]
标签: 三中全会   难题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