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残余。官僚制残余是官场机会主义的温床,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组织和行为上。官僚制与民主制是不相容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发生前提是不一样的。官僚制无视社会制度规范,将自己的观念、方法、方式延伸到官僚阶层中。无论哪一个方面,都与制度行为相抵触。“封建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是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系统运行的唯一调节力量和内在依据,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基本心理取向和根本标准,它无时无处不在通过信念的力量维护着现行的规则体系和抵制着异己观念的冲击。”⑧封建专制残余流传久远且根深蒂固,其形式林林总总,其内容牵牵款款,它们弥散到现代官场中会形成各色各样的机会主义景观。
认识畸变:官场机会主义的心理诱因
不健康的心理可能孕育出不健康的行为,为了升迁跑官要官,为了捞钱寻租索贿,为了个人私欲可以抛掉所有的制度约束,自设规则、自定套路、自选行为,“总开关”出了问题,越规越界就在所难免,这是官场机会主义的心理动因。
官本位心理。官场机会主义往往带有官本位特征,官本位主义又容易演化为单位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等。个人本位主义为个人私利提供种种行为借口,用手中权力增加获利机会。地方保护主义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都有其生长环境和气候,在立法、执法和司法领域中不乏其例。后者经常伴随营私舞弊,为一地之利而破坏制度理念,为一时之需而无视法律规章,为一人之私而破坏社会公义。千百年来,从皇帝的至上权力,到军阀的独断专行,再到政治强人的威权政治,都有机会主义的影子。现实社会中,官本位意识让一些干部存有官升则荣、官降则辱,在位则尊、失位则贱的观念,官位成了衡量个人成就的主要指标。
“政绩”心理。“政绩心理”是官场机会主义的变种及当代形式,它以政绩工程为载体,以好大喜功为表现形式,亮点、博弈、标榜是政绩工程的基本套路。一些官员玩“数字游戏”,信奉“官出数字”的谬见,无非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或为腐败行为披上了维护和发展公共利益的合法外衣。每一个“亮点”的点燃,每一种策略的选择,每一种标准的设定都与个人的仕途挂钩。政绩工程的短期效应成为了一些人加官进爵的资本,而公共利益却在无形中被消除甚至是忽略了。当“政绩”与政府的权责、公共资源的占用与效能相脱离时,这种“政绩”便成为政府履行执政职责的最大障碍和沉重负担,也使一些官员不务正业而刻意关注“机会”,如此,“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 。⑨可以说,“政绩工程”成就了某些官员的机会主义欲望,也造成了一种示范效应,进而让更多的官场机主义者投身其中。
浮躁心理。浮躁心理是诱发官场机会主义的又一因素。一些官员急功近利,热衷于“短、平、快”,喜欢“显山露水”,重形式而走过场,重数量而轻质量,讲成绩夸大其辞,谈问题轻描淡写。一些官员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为官一任,树己一场”,竭力给自己“涂脂抹粉”,采用机会主义策略博出位、抢眼球。浮躁心理造成领导干部难以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愿打基础、使长劲、求实效。一旦滋长了浮躁做派,喧嚣代替了宁静、浮华代替了朴实、追风逐浪代替了实事求是,就必然助长官场机会主义。一些领导干部工作思路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当通过制度管理难以奏效时,便希望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达到目的。
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一种冒险性投机心态,那些投机取巧的人,比较相信侥幸事件。侥幸心理会让一些官员失冰玉之心,生巧饰之贪,贪于权者、贪于位者、贪于取求者、贪于聚积者,都可能借机会主义方式兑付。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也大多盲目自信,自以为有运气,自以为了不起,总认为“天命注定”,即使越过“雷池”,灾难也会远离自己。一些官员认为做事隐秘,觉得“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不一定会出事。有些官员求神拜佛,把自己的欲望寄托于神祇,希望能够逃脱处罚。一些官员认为法不责众,如果随大流,就不会出问题。因此,一些官员的侥幸心理不单单是从内心里发酵而来,有不少是从“潜规则”、“明规则”中来,从反腐败的“现实”和腐败分子的“实践”中来,当它和不健康的欲望相互激荡时,便在一些官员思想和行为中诱发官场机会主义。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制度化生存的负面效应及治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BZZ001;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