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核心期刊 > 论点摘录 > 正文

放大改革的杠杆效应

随着三中全会的日益临近,各界对改革讨论明显多了起来。这不仅是对历史惯例的把握,更是冀望改革在新形势下成为助力转型、促进发展的有力杠杆。

杠杆原理虽简单,但找好支点是关键。这是区分省力杠杆与费力杠杆的要点所在。“四两拨千斤”的俗语其实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用力小,效率高。对此,我们要重视这一原理在当前改革发展实践中的应用。很显然,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破解的难题成堆,而且阻力重重。怎么办?试着引入杠杆原理,让支点靠近阻力,缩短阻力臂,制造一个省力杠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阻力何在。这就需要对“问题束”进行细致梳理,确定一组突出的、具有“牛鼻子”效应的问题,拎出来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就找到杠杆的支点所在。在此,改革既是方法又是动力,而政府的决心和能力决定其杠杆效应的大小。

35年的改革历程,已经验证了这一原理的应用价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坚定实行,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大发展,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呈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局面,改革的杠杆效应明显。这个杠杆效应其实蕴含的道理就在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来带动改革的全面推进。但是,在当前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的新时期,这种重点突破式的改革思路是否还适用?不少人持否定看法,强调现在需要整体推进各项改革,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应该看到,改革是一项永不竣工的事业,这项事业的推进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永远都有主有次,有轻重缓急之分。面临困难局面必先找“急所”,才能对改革这个棋局的胜负产生关键作用。

因此,新时期必须把协同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不失时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深化改革起到牵引和促进作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就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行创新探索和经验积累。试验——总结——推广,是30多年改革开放方法论的总结,自贸区的挂牌就是这一方法论的崭新实践,充分体现中国稳妥推进改革之精髓。从自贸区总体方案来看,将过去一连串的禁止或限制事项,改为一连串的“允许”和“取消限制”等等,开放度大大提高,被称作中国“二次入世”。其实,这是在自贸区内通过重点领域的大胆突破以求获得改革开放的新红利。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过去在谈判和开放实践中所设置的一些限制,相反,为弱质产业寻求适当政策保护,设定过渡期,确定开放时间表,这是国际谈判的惯例,只是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需要保护的弱质产业不同而已。

从长远来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中国经济不断壮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扮演角色愈发重要,需要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准上融入世界、引领潮流,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就是为此做出新的制度安排,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序曲。按照规划,用两到三年的改革试验,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战略举措就是紧抓深化服务业和金融领域的开放改革作为突破口,以期打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带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升级的新局面,组织好、落实好、总结好,必将放大改革的杠杆效应。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扎实推进改革就是要为整个社会经络系统进行梳理、调节,使之血盈气畅。因此,从根本上说,改革必须做好利益的分配和调节。分配失衡、收入差距过大成为近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兆。中国必须高度警醒,充分认识到这一核心问题的杠杆效应,下决心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做好做足改革的功课。正如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时所说,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集中力量把国内的事情做好,是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艰难,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深刻变动的情况下,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什么事情都急不得,也拖不起,到了什么阶段做什么事,什么路况挂什么挡,服从国家战略需要。谨记一条,任何时候都要做到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社会发展不断取得实效的法宝。

[责任编辑:武洁]
标签: 杠杆   效应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