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1998年5月开始研究循环经济的,15年来,一直坚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我长期在基层工作,需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大家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有效果。
我认为,“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很多在广大农村和企业等基层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说,“四个更”的提法简洁明了,抓住了关键,好记忆、好操作、好对照、好改进。
尽管“四个更”的提法与国内外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不完全一样,但1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按照这个思路开展工作。“四个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不是对循环经济概念的盲目扩展,而是破解“转”与“快”的矛盾,在“转型”中“加快”,在“加快”中“转型”的有效基本路径。这是因为——
“四个更”是从推行循环经济的大量典型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经过10年的实践表明,“四个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共赢。
“四个更”符合人的认识和实践的渐进过程,对循环经济也是不断优化提升的过程。
绿色就业是国际上推行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我们一直坚持把推进创业就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个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操作性强,可以调动各方面参与推行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我个人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运用“四个更”的原则,不仅可以促进创业就业思路和方法的重大转变,还有利于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中坚持“红线”、“底线”的思想。在推进创业就业工作中,要把握的“红线”是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即实现“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的愿景。要把握的“底线”是一不能亏损,二不要失业,即实现“更大经济效益,更多劳动就业”的愿景。
最初,我国从德国引进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行为原则。后来,把“再循环”称为“资源化”。后来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感到“3R”原则在实践中已不够用了,又提出“再思考”(Rethink)的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与“再思考”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前“3R”原则属于物质技术层面,“再思考”原则属于哲学思想层面。“再思考”对更好地实施“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有着重要作用。
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循环经济原理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大量循环经济先进典型的经验表明,科学技术与循环发展模式好比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因此在研发或选择先进适用技术时,一定要慎重考虑是否符合“四个更”的要求。同样,设计循环经济模式时,也应认真考虑是否能达到“四个更”的要求。
10多年来,不少循环经济典型的发展历程表明,随着形势的发展、市场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实践的深入、认识的深化,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也要不断优化提升。经过几年的实践、调研和思考,我认为应重视“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从污染治理入手,把污染治理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变单纯的赔钱为既要花钱又要赚钱。
第二,要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入手,突出减量化原则,在“节省”二字上下苦功夫,实现多快好省的辩证统一。
第三,要从生态修复入手,变单纯的恢复治理生态环境为经营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与提升。
第四,要从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入手,这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经过10几年的发展,安徽省的循环经济已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循环农业遍地开花,县县有典型,在宁国、阜南等县(市)更是乡乡镇镇有典型。还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工业、农业、园区等方面的循环经济先进典型。安徽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典型的实践充分表明,大力推行循环经济,不仅经济上投入产出比高,而且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与提升。
多年来的实践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实现形式。
(作者现任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