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库,即智库。智库是指由专家学者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研究机构,它是现代决策体制的产物。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对社会生活的作用,特别是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正在变得更加重要。在现代社会,智库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它为社会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和价值目标,引导公众舆论和社会走向;它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参谋,影响政府的政策;它把学者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的政策产品,是沟通政治和学术的桥梁;它及时反映和汇集社会各种意见和需求,起着利益表达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智库在政府决策和舆论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相关研究机构成为党和政府的“思想库”。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各类智库2000个左右,其社会影响正在日益增大。一个有着明显中国特色的智库系统正在我国逐步形成,相当一部分智库正在成为党和政府的“外脑”。智库正在取代昔日的“幕僚”、“文胆”、“智囊”,成为影响决策过程的重要因素。
但是,现代意义的智库在我国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既可以看到智库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可以看到我国的智库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宏观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一些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智库的定位还不十分明确;社会对智库还有许多误解;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的反差很大;大多数智库的素质有待提高;一些智库大而无当、运行成本过高、官本位现象严重,等等。
我认为,一个智库若要对社会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应当具备以下七个要素。
一是思想。智库是知识、智慧和思想的一个集散场所,最重要的是要产生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和新知识。思想和观点是智库的第一要素。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智库,确实要提出大量的对策性建议。但是,政策建议并不是智库最重要的产品,思想和理论的影响,要比政策长久和深刻得多。一个智库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和观点,或者其提出的思想和理论没有在社会中产生广泛影响,即使规模最大、经费最多、名流最集中,也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智库。
二是问题。智库提出的观点、思想和主张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对知识界和政府部门产生影响,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善于发现现实中存在的影响社会发展的真实问题,并且对这些实际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深刻分析,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只有找准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发现问题的实质,才能提出适当的理论和对策。因此,问题意识应当是智库的必要条件。
三是责任。并不是所有学术研究机构都是大家所认可的智库,只有那些对政府公共政策和社会公共生活产生影响的专业研究机构才称得上是智库。因此,尽管事实上任何思想库都难免受到某种利益和价值的影响,但一个合格的智库必须对社会发展担负起公共责任,智库的主要成员应当对社会进步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四是战略。智库应当是一个战略研究机构,着眼于长远的和宏观的分析,善于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建议。许多智库通常会从事大量的对策研究。但智库毕竟不是政府的决策部门,即使对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其重点也不应当在具体的细节上,而应当在战略上。智库应当弥补政府决策部门的不足,善于提出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框架性建议。
五是人才。智库需要有物质资源,例如必要的经费,以及办公和研究条件,但一个成功的思想库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智库的人才不在人数而在质量。它必须有两类人才:一是领导人才,二是研究人才。一个杰出的领导往往是成功智库的前提条件,通过他,不仅可以网罗一批杰出的专家学者,而且能够合理地调配各种资源,使其发挥最大作用。人才是智库的核心资产。
六是网络。与一般的学术机构不同,智库不仅要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且要努力用这些思想和观点去影响社会。这就需要借助网络和媒介。成功的智库通常要拥有多元而通畅的合作网络,这个网络应当包括政府决策机构、学术研究部门、大众传播媒体(包括互联网)和民间组织。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网络是否足够强大和通畅。
七是特色。即使规模最大的智库,也不可能对社会问题进行面面俱到的研究,而且各个智库之间也应当有适当的分工。一个智库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效果,就应当扬长避短。这个“长”,就是智库的特色。纵观国内外的智库案例可以发现,所有成功的智库几乎都有各自的明显特色。这些特色包括研究的专长、影响的领域、价值的倾向、合作的伙伴和依靠的对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