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格局变化与挑战
世界迈进21世纪,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并行发展,国际格局日益呈现多极化趋势。引人注目的发展中国家的群体崛起,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形成各自的合作模式,引领区域内的国家联合自强,共同发展,成为争取分享全球化利益的重要途径,改变着世界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正处在从单边向多边、从大国主宰向平等参与、从排他到包容性发展的转变之中。以区域一体化为基础的全球化,或将成为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以区域一体化为基础的全球化至少有三个优势:
第一,由于地理位置相连或毗邻,资源配置可以更节约更合理,降低经营成本;第二,更有利于以人为本的发展,能够更多地使当地社会从经济增长中受益;第三,区域集体发展能力的加强将提高在全球博弈中的讨价还价能力,从而促进区域和世界的和平与平衡发展。近来出现的跨区域组合动向,是世界多极化发展中新的竞争特点。当前国际势力竞争的实质,仍然是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的争夺。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面临全球性的挑战,主要包括:和平发展与战争威胁、公平包容与强权主导、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灾难。中非合作在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当中,也需要回答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前沿课题,以使中非合作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了中国与非洲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中非双方的发展不断调整中长期战略和规划,同时需要把中非合作放在国际形势和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谋划,以保持明确的方向。
二、中非合作是
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当前,和平发展是世界的大趋势,但是,战争威胁和军备竞赛依然猖獗,冷战思维和格局在有些地区仍未成为历史。特别是亚洲大陆,虽然经济发展取得骄人成绩,但是安全形势却危机四伏。从西亚、南亚到东亚,因为受到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搅动,成为西方军工集团推销各种先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主要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被安全威胁所消耗,未来的和平发展也充满变数。亚洲的地区一体化发展,由于政治的分歧和互疑,而被外部势力插手,难以使区域团结、联合的利益最大化。同时,整个世界也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大局,仍然很艰巨。
中国与非洲都主张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奉行和平发展政策。中国的国防战略和非洲国家的防务和集体安全机制都是自卫性质,目的是维护自身和世界的和平发展。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
非洲不处于国际政治军事冲突的中心。冷战结束后,非洲国家摆脱了大国在非洲势力范围的争夺,消除了非洲国家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在政治团结、自主发展和集体安全机制建设方面有切实的进展。非洲联盟自2002年建立以来,把解决冲突、实现和平当做推动非洲发展的第一位优先考虑。2004年成立的“和平与安全理事会”是非盟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机构,旨在建设非洲的集体安全机制,强化冲突和危机预警体系,及时有效对冲突和危机形势做出反应。非洲在预防、解决冲突,地区维和,以及调节非洲国家间关系的能力增强。为了应对非洲面临的新的安全挑战,2013年5月27日召开的第21届非盟首脑会议决定立即组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以应对非洲地区安全危机,推动非洲大陆减少对外部军事和防务资金的依赖。
中国坚持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恪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非洲也是世界无核化的积极推动者。
非洲国家首脑在1996年签署了《非洲无核区条约》(亦称比林达巴条约,PelindabaTreaty),该条约2010年7月15日生效,2010年10月27日举行第一次比林达巴条约缔约国会议,为非洲大陆的无核化和世界免除核威胁的努力,做出积极贡献。[1]
全球化背景下,非洲一度被“边缘化”的地位使得非洲可以避开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能够通过集体安全机制降低安全成本,把宝贵的资源用于和平发展。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年鉴的数据,2011年,非洲军费为343亿美元,占世界军费的1.97%,撒哈拉以南非洲占世界军费的1.17%。(SIPRIYearbook2012)2012年世界军费开支达到17560亿美元,占世界GDP的2.5%,美国军费开支为6853亿美元,占世界的39%。由于北非政治动荡和安全环境恶化等因素,非洲军费开支2012年上升到392亿美元,占世界的2.23%,同比增长1.2%。
非洲在整体安全态势转好的同时,在和平发展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政局稳定和社会经济生活。其中包括跨界经济犯罪、小武器走私、毒品走私,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饥荒和难民问题。恐怖主义、环境安全和海域安全成为新的挑战。近年来,北部非洲部分国家的政治巨变和社会动荡,以及个别中西部非洲国家的政治危机和内战,引来外部势力对相关国家政治进程的军事干预,使非洲大陆形成的自主协调机制难以运行。面对非洲和平与安全遭遇的新挑战,非盟一直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危机,始终坚持和平谈判、包容性政治解决的原则,反对任何外部军事干预。
中国与非洲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着眼点在于增强非洲国家和区域的维护和平能力和国防建设。中国承担了联合国在非洲的多项维护任务,支持非洲国家所坚持的自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的原则,支持非盟在非洲和平与安全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与此同时,2005年以来中国分别向非盟在苏丹达尔富尔和索马里的维和行动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物资和现汇援助,并不断加大对非盟和非洲有关次区域组织在反恐领域的支持与合作。”[2]
中国自2003年以来,每年向非盟提供30万美元的捐款之外,还向非盟在索马里和苏丹的维和行动分别提供30万美元和50万美元的捐款。2012年第五届中非论坛部长级会议“中国宣布自2012年起三年内向非盟提供六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等一系列加强中国与非盟务实合作的举措”[3]。
2012年7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承诺,为了促进非洲和平稳定,为非洲发展创造安全环境,中国将发起“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深化同非盟和非洲国家在非洲和平安全领域的合作,为非盟在非洲开展维和行动、常备军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增加为非盟培训和平安全事务官员和维和人员的数量。该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重申,中非双方将加强在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非洲和平安全框架”运转,继续支持和帮助非洲提高维护和平与安全的能力。密切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多边机构中的沟通和协调。呼吁国际社会支持非洲国家和地区组织自主解决非洲问题的努力。中国与非洲的安全合作,包括战后重建,特别是帮助非洲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是着眼于发展,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从根本上消除内战和冲突。
中国与非洲都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以发展经济、造福人民为目标。中非合作是世界发展进步的正能量,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发挥着稳定与平衡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集团,中国与非洲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对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双方根本的战略利益。
三、中非合作促进
世界的公平和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动。由于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重塑中的国际格局正在向着多元和多样性发展,世界不可能再容忍霸权,不能再继续排斥和否认“他者”的存在权利、价值标准和道路选择。公平和包容性发展,是世界绝大多数人民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8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衰退和政治生态的改变,暴露了旧有国际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弊病和不可持续性。不仅发展中国家在寻求适合本身的发展战略和路径,而且处于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困扰之中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和集团,也面对反思其发展道路、重新定位其在全球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的新课题。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全球经济结构和贸易格局面临着必要的调整。在国际金融危机所催生的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改革之中,发展中国家集团,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大国,日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发展中国家之间和发展中地区组织之间多种方式的合作,使南南合作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是,世界发展仍很不平衡,已有的国际秩序和规则代表了规则制定者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代表权不足,决策权和话语权被少数强国控制。因此,解决南北发展失衡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包括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塑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这是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合理选择和出路。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和经济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始终坚持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原则,坚定支持各国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倡导共同发展;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2年以来,充分利用多边贸易体制与规则,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现了向世界经贸大国的转变,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世贸组织降低最不发达国家的加入门槛。中国还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
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中,有重要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并以整个大陆的意志,不断提出国际经济秩序合理化的动议。在争取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的斗争中,非洲具有批判精神,并且明确而坚定地表明非洲的立场和要求。早在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会议上,非洲国家提交的议案不仅数量多,而且在很多重要问题上起到了领先作用,比如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和公共卫生等方面。当年非洲统一组织是少数几个提出知识产权保护替代方案的地区组织之一。[4]
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推动下,2001年在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知识产权协议与公共健康的宣言》,强调对该协议做相应修改作为国际社会解决公共健康问题举措中的一部分。在世贸谈判中,非洲国家还要求发达国家放宽对非洲产品进入其市场的限制,特别是对非洲国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产品和工业制品。对于发达国家要求开放服务业市场问题,非洲国家强调不能在该领域急于自由化,因为非洲农村地区邮政等服务业还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考虑到非洲的实际发展状况。非洲在世贸谈判中还要求发达国家取消对其农产品的补贴,遵守公平竞争原则。长期以来,非洲的农产品加工业受到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的打击。比如欧盟对非洲加工农产品征收高关税,可可粉的关税高达20%。[5]
发达国家只从非洲进口廉价原料,加剧了非洲经济结构调整的困难。非洲国家一再表示,他们不是乞求援助,而是要求平等互利的合作。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努力当中,有共同利益和共识。非洲国家提出的把发展纳入全球化,要求减免非洲的外债,增加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特别是扩大对制造业和现代经济部门的投资,重视技术转让问题,真正促进非洲的发展。在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通过的2012年《北京宣言》中,中非双方认为,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对于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求充分照顾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利益和关切,呼吁发达国家避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同时,中非双方还重申非洲发展问题在缩小南北差距进程中具有优先地位,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同非洲国家在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当然,公平和包容性发展也应体现在各国本身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包容性发展的基本点是机会平等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以使经济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让普通民众受益。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非洲要在本世纪实现复兴,都面临着解决贫富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加劳动者初次分配收入,增加政府财政的社会救助支出,以实现包容性发展的目标。
四、中非合作应以
可持续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的难题,是人类的共同诉求,在全球性环境恶化面前,谁也无处逃遁。当前对可持续发展构成的挑战,主要包括:发展与环境的谐调;人口与资源的平衡;开拓发展的新空间;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在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发展道路的多样化不仅限于政治制度,而且也应该有符合各自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经济社会发展途径,才能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才最终使当地人民受益。发展中国家不能盲目追随西方的发展模式,也不存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完全照搬美国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条件。如果按照美国的三亿人口占世界能源消耗25%这种方式发展,世界的前景将是悲观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将会加速。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但在人均主要资源占有方面,中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主要金属人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国家统计局2011年数据)。在进入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加速、资源自给率降低的情况下,面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可持续发展已经不是理论问题,而是生存问题。中国为了实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非洲是所有大陆当中,碳排放最少的大陆;非洲人口占世界14%,能源消耗只占世界的3%,对造成世界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非洲占3.8%。因此,非洲所有国家都不包括在量化减排责任国家之内。[6]
但是非洲是所有大陆当中应对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大陆,面临的发展与环境问题也很严峻。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也日益迫切。非洲的发展仍以资源开发为主打产业,但是非盟提出了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制定了《非洲能源委员会公约》、《非洲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公约》,建立了《工业科技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专门委员会。非洲联盟2007年通过《气候变化与非洲发展宣言》,提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和新科技的应用,为后代子孙留下发展空间。
因此,节约资源,适度开发,合理消费,选择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和非洲都很重要。中非经济合作,特别是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开发,应该把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放到首要位置。中非合作论坛2012年部长级会议对气候变化、环境恶化、能源资源安全、严重传染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的威胁和挑战增加深表关注;愿意共同努力,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持续实施,共同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同时,加强中非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在环境保护、空间科技、绿色经济、新能源开发,以及技术转让和培训等领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中方应在各领域合作中鼓励和推动对非洲国家的技术转让,重点包括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饮用水、农业、清洁能源、卫生等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
中国与非洲大陆54个国家共拥有约2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4%,中国与非洲的土地面积占世界的27%。因此,中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对完善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与非洲倡导的和谐世界和包容性发展,不仅造福中非人民,而且对人类的发展进步意义巨大。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