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际能源战略智库峰会日前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能源报社和知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高全立,俄罗斯国家杜马能源委员会主席格拉乔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院长黄晓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史丹,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赵芮,俄罗斯能源与金融学院院长费金,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韩保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世界银行中国局高级能源专家王晓东等出席本次峰会。峰会由中国能源报社总编辑解树江主持。来自各地政府能源单位、学术研究机构和能源企业的百余位代表出席本次峰会。
峰会伊始,高全立致辞。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地缘政治等因素对国际能源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世界能源市场更加复杂多变,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峰会围绕“国际(与中国)能源大战略?大格局?大趋势”主题,共同探讨中长期能源战略及发展方向、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页岩气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重大问题是非常必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他说,希望本次峰会结合世界能源战略发展趋势,通过研讨与交流能源战略布局规划之道,从而破解能源发展困局,推动能源行业发展。
黄晓勇教授作题为《全球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展望未来,全球能源发展主要有四种趋势:一是传统能源供应进一步趋紧,能源安全问题将日益严峻;二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重心发生偏离,体现在:欧佩克的影响力正逐渐下降、新增需求的主体转向新兴经济体;三是能源低碳化进程加速,世界能源消费将逐渐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的比重将会下降;四是世界各国在能源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其中低碳高效能源技术将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流。在中国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能源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能源供应保障任务将更加艰巨。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是一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节约环保、创新驱动、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战略。在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中,中俄能源合作是战略性合作,包含大国、周边、双边等多种外交维度,地位重要,意义重大。中俄能源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前景,必将稳步推进,不断升级。
峰会上,史丹发表了题为“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能源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影响”的主题演讲;邢广程作了有关中俄能源战略合的主题发言。
峰会期间,中俄专家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讨会,主要包括:能源领域企业的业务发展,中俄两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项目投资,能源经济领域间的法律、业务、科研和信息合作,促进国际投资合作双赢条件形成,促进区域、国家和国际级别的具体投资项目实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