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工作怎么展开?
分解任务难点反复讨论
起草小组成立后,通常会初步确定文件的框架,包括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大致有多少条。大框架打好后,实行“任务分解”,把小组再分成若干“小小组”,由每个“小小组”负责某个部分具体内容的拟订。
以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文件起草为例。王梦奎曾撰文称,初步定的框架是分为十大部分、53条,后来归纳合并为50条。高尚全说,他当时和国家计委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以及张卓元教授组成一个“小小组”,负责“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这一部分内容。
作为“纲领性”文件,全会的决议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每一句措辞、每一个观点的阐述都经过深思熟虑。当遇到各方有不同意见时,往往要经过反复讨论才能达成一致。
让高尚全印象最深刻的,是“劳动力市场”写入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过程。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十余年,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出现的仍然是“劳务市场”和“劳动就业市场”。当时有种看法是:劳动力怎么能进入市场呢?劳动力进入市场会影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而高尚全和其他一些人主张,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决议文件的讨论会上,高尚全获邀列席。为了争取到高层的支持,高尚全鼓足勇气发了言,一口气说了五条理由,说明确立劳动力市场对于建立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当时会上没有对此进行继续讨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只说了一句:提出劳动力市场,社会上能不能接受?
高尚全告诉北青报记者,发言后的第二天,他去找了主持起草小组工作的温家宝。“我有点内疚,我说自己昨天不该在常委会上发言。但是我当时有个冲动,如果不发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可能就出不来了。”高尚全记得,温家宝回答说:“我赞成你的意见,但能不能上中央文件我也没有把握。”
后来,温家宝把高尚全关于劳动力市场的材料报送给江泽民,江泽民又批转给各中央常委。“劳动力市场”最终写入了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