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学术视野 > 社会 > 正文

李伟:多方携手,积极稳妥应对老龄化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国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一战略方针和目标任务,必须准确把握我国老龄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和新机遇。要围绕老龄事业发展问题,呼吁社会各界力量广为参与,总结相关国内外经验,深入探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

一、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并带来复杂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人类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再加上生育意愿变革等因素导致的生育率下降,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或正在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老龄化挑战。

人口老龄化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19世纪70年代后,以法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欧国家就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进入二十世纪特别是二战后,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其中相当一部分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4%,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向老龄化社会迈进。

目前,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日本。截至2012年底,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4.1%,已经跨越联合国确定的21%超老龄社会标准。法国、意大利、德国、芬兰、瑞典、比利时、希腊和葡萄牙等国的老龄化水平也已经相当高。预计到2050年,将有60多个国家进入超老龄社会。

毫无疑问,人类寿命的不断提升,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各国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然而,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人们享受着长寿带来幸福欢乐的同时,随着老年人生存成本的增加及老年人财富创造能力的减弱,人口老龄化也必然会对经济和社会运行产生多方面复杂的挑战。这些挑战表现主要在: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经济保障,如何设计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实现社会财富在代际之间的合理分配;如何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及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老年生活服务;如何建立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以适应老龄化背景下疾病负担加剧和疾病模式变革带来的挑战;如何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继续保持经济增长活力以及如何实现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和谐等。联合国人口政策部门指出,老龄化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将对社会各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老龄化问题也是今后世界各国制定各种经济与社会政策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老龄化的形势非常严峻,并有着一些独特特征和挑战

仅就目前的统计情况看,中国现在还不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受特殊计划生育政策、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生育意愿迅速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正在进入快速的老龄化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形势更严峻,问题更复杂,困难更多。

一是速度快。2000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0.33%,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达到7%,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以及中国老龄委等预测,到2025年前后,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老龄社会。换句话说,中国将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达到的老龄社会进程。而且,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进入一个更为快速的老龄化阶段。预计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达12%左右,2050年将达25%左右,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二是规模大。从老年人口的总量看,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从1953年的0.25亿上升到2010年的1.19亿,60年间增加了9400万。2012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4%。未来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1亿多,2030年将达到2.3亿,2050年将超过3亿,接近或达到3.6亿的峰值。

三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或更高水平,而中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2012年也才刚过6000美元,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四是劳动力结构快速老化。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新进入的劳动力数量远小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快速老化。从年龄中位数看,1980年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中位数不足30岁,2010年上升至37岁,2025年将突破40岁,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15-59岁劳动力中有一半在40岁以上。从年龄组比重看,2000年15-39岁较为年轻的劳动力人口占15-64岁劳动力的比重为64%,与世界65%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远高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但到2010年,这一比例降到56%;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降至49%,远低于58%的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51%的美国。劳动力结构的快速老化,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经济增长贡献潜力下降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人口红利优势减弱。

五是不平衡。受地区发展差异、近些年大规模人口流动等各种因素影响,中国的老龄化在地区和城乡间发展很不平衡。从户籍人口统计结果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地区,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的宁夏(2012年),时间差距长达33年。在城乡之间,由于城镇生育水平低、健康水平高,户籍人口的老龄化也明显高于农村。但由于大量年轻人进入到城市,在常住人口中,农村地区的常住人口老龄化问题则比城市更为突出。如按居住地统计,2010年,乡村、镇、城市的老龄化率分别为14.98%、12.01%、11.47%,乡村地区比城市地区高3.51个百分点。

此外,受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在人口总规模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生育率快速下降、家庭结构小型化且养老功能弱化,失独家庭、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迅速增加等问题。“六普”数据表明,生活在独居、空巢家庭中的老人高达6200万,超过老年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研结果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6.2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全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目前失独家庭数量已经达到100万左右。

上述诸多问题,不少都是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所没有经历的,极具中国特色。未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复杂,或许在老龄化领域还会出现一些更新、更特殊、更复杂的问题。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郑韶武]
标签: 李伟   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