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重大问题研究 > 中国战略 > 正文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3)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几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工作经受住了考验,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措施,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证了经济平稳运行,宏观调控工作创造了新的可贵经验。根据这些经验,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宏观调控的明确目标。“发展是硬道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先决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涵并不局限于经济增长,还包括就业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发展的可持续性。

稳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检验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标准。宏观调控并不直接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生作用,但宏观调控必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措施相结合,不增加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成本,并在实现稳增长的同时为调结构和促改革创造条件。

把握好力度是提高宏观调控效果的关键。在国内外没有出现影响严重的突发事件时,宏观调控应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审时度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一旦在经济领域出现影响严重的突发事件,宏观调控的方向则需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除了要掌握好政策措施的方向和时机,还要把握好调控措施的力度。掌握方向和时机已属不易,而力度的把握则更难一些。“稳中求进”,是我们在多年宏观调控实践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

坚持创新思维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根本。近一年来,我们在宏观调控工作中采取创新政策措施,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兼顾当前和长远,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当前实际情况,科学确定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合理区间。宏观调控就是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不仅稳定宏观经济运行,而且为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创造良好环境。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宏观调控能否发挥稳定经济运行、防止大的波动、有效抵御外部冲击的积极效果,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宏观调控实质上是政府对市场的某种干预,政府是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制定主体和实施主体。这种对市场的干预,必须建立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也就是无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还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必要的政策措施调整,都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按市场规律办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使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把宏观调控作用真正发挥到位。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必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离不开宏观调控。但也不能把宏观调控当成包罗万象的筐,把一切都归功于或归咎于宏观调控。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谨防“调控依赖症”,防止将宏观调控泛化、庸俗化。还应明确,宏观调控针对的是特殊环境下保持经济运行平稳的问题,它必须与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宏观调控的生命力在于我国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宏观调控为改革开放的深化提供环境保证,宏观调控也只有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宏观调控   效果   关键   政府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