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试论领导干部节俭意识的养成路径(2)

领导干部养成节俭意识是当前社会的客观需要

2013年以来,在新一届中央领导倡导下形成的反对奢靡之风的强势风暴之下,我国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领导干部奢侈浪费的势头得到了迅速遏制,反对浪费、倡导勤俭节约良好社会风气进一步形成,充分体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刻体现了我党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以及中华民族勤俭自强的传统美德,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对铺张浪费、节约党务成本和行政成本的坚强决心、鲜明态度,完全符合党心、民心。党风、政风是人民群众判断执政党工作、政府工作的重要外在参考,如果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以公款奢侈浪费,必定对执政党的执政根基产生不可避免的侵蚀,在这十分紧要的关头,中央及时提出和强调反对奢靡之风,是党的高层居安思危的表现,也是审时度势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而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

2010年,我国GDP达到58796亿美元,比日本GDP还多4044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获得迅速增长,财政收入也突破了11万亿元人民币。①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是粗放式发展,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排名在100名左右,中国同时还有1亿多民众处于贫困状态,城市低保人口也有好几千万人,其它弱势群体、困难群众为数不少。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此背景下,整个社会的节约意识已经产生明显的淡化倾向,我国的奢侈消费已经“稳居世界前列”,奢靡浪费的现象浸透大部分行业,比如建盖豪华办公大楼、私挖滥采矿产资源等,均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危害,人民群众对我国党政机关的奢侈浪费之风深恶痛绝,成为党群干群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领导干部养成节俭意识成为当前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继续赢得民心、继续走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素质、道德品性的具体表现。中国共产党历来倡导勤俭节约、慎用民力,在经过多年的教育引导之后,我国目前的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节俭意识得到了不断强化,大部分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但是,目前领导干部的作风中和节俭意识相冲突的地方还有很多,极少数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上时间久了之后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将节俭意识抛在脑后,讲排场、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渐长,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严重损害了社会风气、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奢靡之风深恶痛绝,对党和政府的干部失去信任。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也是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高度重视教育全体党员干部要养成节俭意识,毛泽东主席反复强调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也对党的节俭意识的养成做出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认为党能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革命、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顽强进取、克难攻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如果我们党失去了这些品质,就无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无从取得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

目前我们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深入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这是对党的再一次考验,党的领导干部只有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清醒的头脑保持“两个务必”的要求,才能牢记党的宗旨和历史上“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养成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珍惜、慎用民力,在领导干部履行职务、行使人民赋予的职权过程中厉行节约、严格把关、少花钱多办事,将十分有限的资金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刀刃”上。在重大经济决策中,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避免因为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要坚持务求实效、求真务实,对领导干部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给予严肃处理。

领导干部节俭意识的养成路径

强化国情教育。领导干部节俭意识的养成极其复杂,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国部分领导干部对国情了解不透彻、不深入是造成其奢侈浪费的重要因素。部分领导认为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已经大大增加,国家综合国力得到较大提高,没有必要再倡导勤俭节约的意识,认为国家的富强已经为其挥霍国家财产提供了基础和便利,甚至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如果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就“无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工作、生活中助长了奢靡之风,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实际上,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名仍然靠后,我国仍然必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仍然未改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需要解决,比如经济发展造成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极少数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缓解。要养成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就必须强化针对领导干部的国情教育,让领导干部对当前我国的国情有深刻、准确、清醒的认识,以居安思危、毫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对待工作和生活,避免助长奢靡之风。当然,强化针对领导干部的国情教育也只能为领导干部养成节俭意识提供条件,问题的本质还在于领导干部的品性好坏和监督制约机制效用的发挥。

强化自律意识。为官者的道德品性对其是否能够养成节俭意识具有决定性影响。为此,党的领导机构和组织部门应该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创造性采取相应教育举措提升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自律意识。当前,中央已经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上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按照要求,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将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为提升领导干部的为官之德、顺应群众期待的重要活动。②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是其道德品质的最高境界,如果领导干部失去了自律意识,就会在错综繁杂的规则面前寻找制度的“空子”,从事谋取私利的行为,使各项制约领导干部的规章制度失去应有作用。为此,我们在领导干部节俭意识的养成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其自律意识。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要从坚定领导干部的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方面下功夫,通过增强自律强化对自身世界观、权力观、人生观的教育改造,保证领导干部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防微杜渐,避免在工作、生活中奢侈浪费和腐化堕落。

强化制度约束。由于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特征,在养成领导干部节俭意识过程中,在强化教育和自律意识的同时,必须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行使的约束机制,减少领导干部发生奢靡浪费的机会。通过制度建设的方式制约领导干部的奢侈浪费行为,领导干部就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要将领导干部节俭意识的形成和干部人事制度挂钩,在提拔使用领导之前注重对勤政廉政的考察,对存在奢侈浪费行为实施“一票否决”,不予提拔使用。在对地方党政领导、部门领导进行绩效考核、政绩考核过程中,注重考核“一把手”以及班子成员的节俭意识,将领导干部是否养成节俭意识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加强党内监督、审计监督、法律监督、人大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及时发现领导干部中有违节俭要求的行为并进行查处。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对有违节俭要求的行为进行规范。比如,2013年年初中央根据餐饮浪费严重的实际整治“吃喝风”就取得显著成效。此外,为了杜绝因各地超标准建盖楼堂馆所和办公用房、浪费民财民力引起百姓极度反感现象的出现,中办、国办于2013年7月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在5年内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在此政策的影响下,各地对超标准的楼堂馆所和豪华办公大楼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整改。③对此,各地需要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问责、查处、纠正,彰显清理整顿的决心和力度。

(作者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李宗泽,王欢:“日本公布2010年GDP数据,被中国赶超退居世界第三”,《环球时报》,2011年2月14日。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人民日报》,2013年4月20日。

③“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清理办公用房”,新华网,2013年7月23日。

责编/王坤娜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标签: 领导干部   路径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