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重大问题研究 > 中国战略 > 正文

政府转型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5)

——60年来政府体制演变的内在逻辑

核心提示: 政府、市场、社会关系的动态平衡,政府间职责权限的合理分工,是考察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成长的两个重要维度。从全能主义国家向法治政府、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三元鼎立,从中央高度集权向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统一转变,是60年以来国家治理模式演变的基本趋势,政府角色的转型则构成这一变迁的中轴逻辑。新形势下的政府体制改革需要确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整体性思维,以明确政府转型的战略目标与现实路径。

五、结语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为政府转型及行政体制改革确立了新的整体性的愿景目标。在加强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已经形成广泛共识的今天,迫切需要将政府体制改革纳入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视野,以明确政府转型的战略目标与现实路径。必须指出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多元社会力量互动博弈的结果,而不是理性规划、人为设计的产物。试图由一个专门机构精心设计出一个理想化的改革方案,自上而下推广到全国,以完成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转型,是不切实际的,改革的路线图设计得越具体,就越可能是一个乌托邦。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视野下的政府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充其量只能是明晰体制创新的战略目标与现实路径,即明确放权于市场、放权于社会、放权于地方的改革战略。放权于市场,就是充分尊重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自由竞争的市场主体权利,最大限度地压缩政府的资源配置功能、限制行政干预的权力,同时大力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体系,逐步实现政府经济领导职能从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到市场体系的监管者的转变。放权于社会,就是充分尊重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多元文化、开放社会条件下社会秩序生成和演化的内在规律,通过积极扶持和引导社会组织的成长,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渠道,培育社会的自组织秩序,逐步实现从政府管理社会到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放权于地方,就是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在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中的自主权,积极探索政府间职责权限的分工体系,明确地方政府创新的自主权与权力边界,有效激发地方政府深化体制改革的智慧,释放全局性改革的风险。

放权于市场、放权于社会、放权于地方,既是政府转型的现实任务,也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而要政府“革自己的命”,公权力的有效约束无疑是关键。只要政府自我授权并随意超越权限的现象无法得到校正,政府就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意志,以加强管理甚至维护社会公平的名义,将行政干预的触角伸向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权力。就此而言,建设法治国家,建构宪法得以实施的体制框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无疑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现实突破口。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信心回应200多年来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个根本性的挑战:“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25)

注释: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6页。

②[英]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5页。

③[美]赫伯特·克罗利:《美国生活的希望:政府在实现国家目标中的作用》,王军英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4页。

④[美]梅里亚姆:《美国政治学说史》,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17页。

⑤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85~92页。

⑥[英]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46~147页。

⑦[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1页。

⑧[法]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98页。

⑨[意]波齐:《国家:本质、发展与前景》,陈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135页。

⑩[美]西达·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何俊志、王学东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300页。

(11)(12)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1994年版,第20页。

(13)冯仕政:《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开放时代》2011年第1期。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4、194页。

(15)[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736页。

(16)[美]林德布罗姆:《政治与市场》,王逸舟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414页。

(17)转引自郭为桂《群众路线与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东南学术》2011年第4期。

(18)参见王绍光等《第二代改革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制度建设》,《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2期。

(19)[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68~473页。

(20)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彭真:《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96页。

(22)伊夫·梅尼等主编:《西欧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朱建军等译,春秋出版社1989年,第27页。

(23)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开放时代》2011年10期。

(24)参见何显明:《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5)[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页。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体系   政府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