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国海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
如前所述,在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评价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的今天,中国企业要想在海外立足,必须承担东道国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将对其企业形象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应当加强制定并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走出去”的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国家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推动“走出去”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应当成为推动“走出去”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以纺织行业为例,2006年基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给我国纺织服装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自律性的、行业性的社会责任机制—《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期消解现实和潜在的贸易壁垒和社会风险。2006年首先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后于2008年逐步完成整个体系的构建,并正式公布《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在社会责任方面,这些都创了中国的第一。CSC9000T是在充分考虑了纺织行业特点和企业内在需求后,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参照相应国际公约和惯例,建立起来的一套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机制。其按照“规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模式,督促企业通过管理不断改进,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CSC9000T发布后不久,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纺织行业转变外贸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的通知》,规定对纺织行业“走出去”企业将予以专项资金支持,这表明将在纺织行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中,“支持在纺织行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设,制定和完善纺织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并开展的国内外的推广、实施。”毫无疑问,这对推动我国制定并实施其社会责任战略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纺织服装行业中,CSC9000T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形象。对于“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国纺织企业而言,遵守CSC9000T无疑可为其赢得在社会责任上的加分。国务院国资委于2008年又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意见进一步规定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应把握的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国海外投资企业尤其是具有较大投资规模和长期海外投资经营实践的企业多为中央企业,如中石油、中国五矿公司等。该意见的发布实施将有力地推动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因此,也将推动这些企业海外投资经营中履行社会责任。
中国海外企业制定和实施社会责任战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第一,参照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并实施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的社会责任战略。“走出去”企业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应当根据SA8000等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以及有关行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制定的企业生产守则如前述FLA、WARP、ETI等,我国的纺织企业则可以参考或直接适用CSC9000T。这些社会责任标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参考和适用它们容易得到国际的认同。
第二,企业制定海外社会责任战略必须注意与当地法律法规的融合。“走出去”企业在制定和实施自己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时必须注意与东道国法律法规尤其是环境保护、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融合。如应当遵守东道国法律中关于雇佣当地人的规定、劳动时间和劳动保护的规定、保护环境的规定等。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前应当充分了解东道国的这些法律法规。
第三,实施社会责任战略时应加强与东道国政府部门、工会组织等的联系,注重搭建在所在国的公共关系。企业在东道国“融进去”的前提之一是获得当地的认同,因此在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时应加强与东道国政府部门、工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社区等的联系,通过对工人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培训、与工会组织对企业履行进行社会责任状况进行检查、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验厂、在社区进行社会责任问卷调查等方式,依此搭建在所在国的公共关系。经验证明,取得东道国各利益相关方的认同的外国投资企业在东道国的生产经营会更顺利,因此,发生与当地人摩擦和冲突及成为绑架和恐怖袭击的对象的可能性也大为降低。
第四,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以获得所在国政府和民众等利益相关方的认同。“走出去”企业应当加强对本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近期我国商务部在海外制作和发布“中国制造”的广告宣传片一事引起国内的广泛关注,被评价为是“中国制造”第一次以行业整体形象在海外亮相,这是我国政府部门鼎力支持、行业组织联合倡导、出口企业积极参与的结果,表明人们对树立“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宣传则可以通过媒体软广告、参与东道国社会捐助等活动进行。
结语
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将面临复杂的国际关系,涉及不同国家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来平衡国家间、企业之间及企业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从宏观方面来看,中国崛起必然引起国际经济、政治的不平衡,引起贸易、投资、及政治、文化诸层面的各种摩擦。中国海外企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有效地防止海外投资经营引起的经济、文化摩擦,减少这些摩擦给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促进了“和谐世界”的建设。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责编/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