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宏观大势 > 正文

浅谈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优化构建

【摘要】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市场的规则日益完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方面。国家将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扶植对象,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这给文化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文章认为,有必要进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优化建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 管理体制 体制优化

早在二十世纪初,文化产业就已被西方国家作为重点发展的项目,而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其利润来源主要是依靠服务与质量。长期以来,我们过于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造成文化产业发展后天不足,因此,中国文化产业长期以来没有很好的创造性,大多数都只是照搬照抄西方的模式来管理和运作,这种模式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期已明显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其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没有形成链性发展;管理制度与发展模式不协调;产业管理人才运作人才十分匮乏;对于管理理论的研究十分滞后。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进行优化改革。

文化产业体制的概念及范围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是指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职能和组织体系、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政府与文化单位之间的关系,合理规范文化单位之间与社会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之间关系所确定的制度、准则和机制等。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覆盖面十分广泛,既包括产业结构的管理,又涉及文化产业的生产、管理、传播等方面,它能影响整个文化产业的各过程、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是一种政府职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从根本上建立起文化产业的价值观,体现出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

从国内外的普遍经验来看,文化产业的出现是基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从根本上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文化现状和社会的整体价值观。长期以来,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十分不足,而文化产业恰是对于创新能力要求很高的产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文化产业仍沿然用西方的管理模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笔者认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意味着管理体制的改变,体制变革意味着社会文化价值的改变。

现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宏观管理不足,微观运作混乱。这是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病之一。宏观管理主要是指政府的干预行为。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宏观控制管理缺乏相关经验,违背了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具体来说,政府的多度干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业的自主发展。干预手段是一把双刃剑,何时需要政府的强制手段加以干预,何时需要政府放手让企业自主发展,这是需要相关部门清楚认识的。当前,文化产业已逐步演变为政府的附属部门,对于文化产品的运作和文化企业的目标任务,政府都是直接管理和指定,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对于文化企业的人事任免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用计划手段管理文化事业十分不可取,因为这种制度下的文化企业失去了其应有活力和固有特点,成为政府直接操作下的“事业单位”,这对于文化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由于政府的强制干预,很多文化企业直接与市场经济脱节,失去了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离开了市场竞争,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危机意识都会不断下降,最终导致企业走向“死亡”。

微观运作混乱,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强制干预政策。在微观运作方面,政府对于文化企业的产品与计划任务的管理具有强制力,但是政府本来的监管职能没能落实到位,这使得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十分尴尬。在文化产业的门槛问题、文化产品的质量问题和文化市场的规范问题等本来需要政府使用强制手段干预的方面,却明显可以看到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只是由于与当地的文化产品向冲突,很多本可以进入市场的文化产品就很有可能难以进入市场,这破坏了文化市场的公平性和开放性;政府干预文化企业的人事任免,但对于文化企业职员的各项保障制度却落实不到位,人员聘用制度不健全,吸引不了真正有素质的人才。

融资渠道不畅。这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文化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投资者十分看好中国本土的文化企业,同时中国的民间资本也十分充足,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途十分光明。但是由于政策的限制,外国资本和民间资本都不能满足投资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要求,很多投资者只能望而却步。概言之,资金缺乏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管理体制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一直未能形成自身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以及受我国固有文化发展模式的影响。就文化市场来说,市场分割现象十分明显,各自为政。任何文化产品都需要经过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批和微观运作,无论是宏观调控,还是文化产业的市场监管都沿袭以往的计划经济模式,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此外,行业壁垒十分森严,基本是由国家事业单位统筹管理,私人运作的文化企业势单力薄,各自为政现状导致行业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资源无法共享,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出现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文化企业不可能实现快速发展和进步,对于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优化构建也十分艰难。

从市场现状来讲,文化企业的经营模式至今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存在很多问题,市场规范尚未健全。对于准入机制和退出清算机制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市场公平性缺失,企业竞争力不足。就文化企业内部来说,很多文化企业的经营模式模糊,发展方向也不明确,产业化程度较低,发展活力不足,内部人员的执行能力不足,管理模式落后。

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但是文化产业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方面却存在明显的缺陷。整体而言,文化产业的人才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点:高素质人才普遍缺乏;人才培养计划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动性强。然而,“平均主义”思想在文化企业中普遍存在,导致高素质人才流失。企业没有适当的激励制度,留不住高素质人才,因此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在人员编制上存在很大不足,部门人员过多,人员冗杂,在其位不谋其政现象十分明显。

优化构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途径

树立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管理理念。正确的思想认识关系到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优化构建能否成功。首先,需要划分好政府在文化产业中地位和职能,保证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这是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保证其管理权利,做好市场监管、文化产品质量监督等工作,协调好文化企业与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文化市场上的纠纷,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市场的作用,积极融入市场,在市场中接受挑战并保证自身独立的经营权。最后,确立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管理下自律地发展文化事业的方针。从管理体制到经营模式都需要进行优化与变革,思想变革将会更好地引领文化企业的进步。

体制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所在,因此,必须改变政府以前在文化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不是文化产业的垄断者和提供者,而是文化产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科学管理模式,更加合理地进入规则,更加有效地进行市场监管。同时需要改善各文化企业行业间的问题,打破各自为政的现状,将这些企业全部引入市场竞争之中,优胜劣汰。企业的管理机制需要创新、突破、进步和改革,以前的旧制度与旧模式已不适应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在发展模式上,应坚持多元化市场的战略,加大对于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培养文化产品,建立起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文化产业链,使文化产业更好地发展。同时加快建设文化市场监管政策,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水平,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证,创造出更加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融资体制改革。当前,资金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融资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很多文化企业发展缓慢,举步维艰,这对于文化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改善以往的融资政策,积极吸纳各种资本,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投资门槛,吸引民间投资。文化企业可以通过直接上市或与上市公司合作等方式来积极吸收资本,根据相关政策,逐步扩大对吸收国外资本的限制。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文化企业的发展。

集团化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化,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任何公司要想独立生存和发展都不现实,文化企业也如此。文化产业要想在进入市场后发展壮大,就要团结起来,形成集团化发展模式,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这可以使各文化企业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和共享,进而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最终形成规模效应并保证自身市场。

结语

作为当今社会的黄金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前途光明,但由于长期以来受旧体制和旧思想的束缚,我国很多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明显不足,这是需要我们深刻认识的现状。如何针对我国文化企业的现状做出改革并优化文化产业体制,这是需要认真探讨并实践的。在此过程中,企业、政府、个人都需要履行本职责任,以保证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文化产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校)

责编/边文锋

标签: 管理体制   我国   产业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