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全面深化改革不偏离航道,既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离不开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理论观点一公布便引起外界热议。笔者注意到,目前对这一观点的解读中,存在不够全面准确的倾向:只突出前半句关于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忽略后半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容易让人们错误地认为,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政府作用将被削弱,甚至“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深化改革是有害的。
改革开放以来,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相关探索不断深入,认识逐步深化,建立市场运行机制已迈出实质步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行政部门不断扩权,行政审批事项过滥,对微观经济直接干预过多等,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市场成长空间,导致信号失真、资源错配和效率不高,并造成政府该管的事没有管好。为此,党的十八大一年来,政府加快自身职能转变步伐,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市场机制不可替代的。正如全会《决定》指出的: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要让全面深化改革不偏离正确航道,既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离不开强有力政府作后盾。两者之间是矛盾统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全靠市场自发调节会导致市场失灵,需通过宏观调控这只政府“看得见的手”进行纠偏补充。现在关键问题是,政府须加快职能转变,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优化组织结构等,从而更加“全面正确地履行”自身职能,并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一,建立政府审批项目科学评价体系,把政府伸向市场的手“控制好”。对现行各级政府的行政审批项目,要进行全面清理,澄清底数,列出详细清单,将市场能调节的彻底交给市场。同时,制订取消时间表,向全社会公示,并接受监督。
其二,建立科学的价格管理体系,把干预市场资源和商品定价的手“管制好”。各级政府按照《决定》要求,发挥政府价格调节功能,对现有政府定价范围和产品全面评估,搞好进口产品价格调控。对石油、烟草等垄断行业产品定价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同时,一些必须由政府参与定价的,也要提高定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其三,建立科学政绩考评体系,把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意识“清除好”。成果考核不再以GDP为唯一目标,而是要在评价体系中引入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考核指标,并建立由专家学者、企业、民众各层次共同参与考评的组织体系,确保考核客观公正,彻底扭转各级政府盲目政绩观。
其四,完善各类社会调控体系,把熨平市场波动的手“发挥好”。针对市场自身的薄弱环节,出台价格监管、生产竞争规则、生产安全等系列监管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运行,打击垄断和人为操纵市场行为。加大食品、药品等安全生产监管,为民众提供安全放心、健康的社会生活环境。制定灵活货币财税金融政策,增强调控的前瞻性和及时性;健全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建立政府权力约束机制,遏制公权力腐败行为,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让全体民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其五,建立精简高效干部队伍,把参与宏观调控的成本“压缩好”。目前,政府公务员队伍数量和机构过于庞大,且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人浮于事、相互推诿现象突出。在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职能配置的基础上,建立工作评估体系和淘汰退出机制,严格绩效管理,打破公务员“铁饭碗”,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高效快捷服务,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