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现实与理想感召的时代必然性。中国梦的提出,不仅是一种理想指引,更是一种直面中国发展现实的伟大决策。其以梦想的形式,举重若轻地给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现实化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在中国梦的研究与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首先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基本的切入载体,积极勇敢地面对发展中遗留的、积累的、新出现的、暴露端倪的与可能成为转化的各种问题与不稳定因素。
首先是解决当前的各种现实问题的时代必然性。尽管中国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如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医疗问题、腐败问题、产业转型问题,以及在各领域所产生的国际关系问题,都亟需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国人民的大智慧,来寻求国内的发展与国际关系中突破之策,把问题的解决转化为发展的成绩,把解决问题办法提升为执政的能力,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与提升。
其次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理想感召的时代必然性。中国梦立足国家、民族与人民的理想,做出切实性的目标预测与规划和计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按照“三步走”战略、“三个代表”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一脉传承地高歌猛进。既有社会主义百年发展目标的具体化,也有新时期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前瞻性;既树立了努力则触手可及的美好的目标,也明确了具体奋斗的方向与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无论是现实问题的解决,还是中国梦的追求,都必须以群众性实践为基础和载体,也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底层努力与高端奋进的结合发展。①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发展自身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哲学提升。由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间存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务实性探索、总结反思习惯改进与工作创新性的提升关系。
务实性的工作探索。从宏观而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微观而言人民群众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主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各级领导与党员干部等,都直接地推向自己所在领域的现实工作,积极地深入群众、一线工作,与群众一起开展具有务实性的工作探索,以期推动工作的高效进展。
首先,求实效性工作探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代化开展,就是与现实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工作绩效的提升、人员的教育、环境的改造,进行具有彻底意义的实效性优化整合,真正实现力量的凝聚、智慧的集中,政府部门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负面形象,群众消弭心中潜在的对政府公信力及其工作人员的敌对情绪,为群众的努力工作、创业等解除各种不必要的顾虑。
其次,求突破性工作探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通过深入人民群众,加深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血肉情感,激活人民群众的信任力与支持力,进而调动与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积极性。一方面激活人民群众对国家、省市县等大局工作的创新智慧,实现群策群力,为体制、制度或环境性的突破奠定智慧基础;另一方面激活人民群众的岗位工作与单位工作创新积极性,如技术技能的提高、管理方法的改进等。由此,则可实现大局性创新与微观性创新的并举,实现发展力量的组合、创新队伍的整合、创新智慧的融合。②
反思性的工作改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即是让广大的党员干部通过深入群众,发挥群众的集体智慧与个人智慧,来发现、发掘党员干部的问题、单位工作的问题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而在群众的监督与工作中不断推动党员干部自身问题的解决和单位工作的提升。
一是问题自查改进探索。党员干部把群众的所急、所需、所想与所赞等作为自查标准,开展个人工作、学习与态度的自我检查,以发现个人存在的各种问题,追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自我工作境界、精神境界与学习境界的净化与提高。
二是问题互查与群众性检查改进探索。单位内部同志之间的问题互相检查,深入群众征集意见、建议或开展评议活动等方式,从单位员工要求与被服务群众对象的要求出发,加强问题的查找工作,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员工的要求、群众的要求,做出法律法规内的且合情合理的改进,尽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创新工作。因而,作为反思性的工作改进探索,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主要推动了各单位工作方式方法改进、制度优化、工作人员服务理念的提升,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与公仆能力。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