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宏观大势 > 正文

企业环境成本内化障碍及其破解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企业环境成本内在化已成为必然。然而在当前制度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下,环境成本的内在化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应该从明确产权、政府扶持、政策优惠、企业自律等方面促使企业逐渐将环境成本内化。

【关键词】企业 环境成本 内在化 障碍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不科学的发展方式也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主要表现在对资源无限制开发,对环境肆意破坏等方面。环保部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的经济增长给环境造成的损害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2012年因泄漏、土壤恶化、湿地消失及其他影响造成的损失已增加到1.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9%。很多高污染性企业如石油、石化、钢铁、煤炭、造纸等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环境的日益恶化也引起了国家对于环保的重视,出台了相关法律制度来规范这一问题,我国已经颁布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内的一系列环保法规,并于1992年正式启动了产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企业环境成本逐渐内部化,实现完全成本核算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环境成本内化对企业的影响

无论是主动将环境成本内化或是被动接受,其都会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

不利影响。企业的环境成本内化后,一部分成本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和管理方法的提高予以消除,但是剩余部分将会抬高产品的价格,并最终将该成本转嫁于消费者身上。从这个角度出发,环境成本内化将会抬高企业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又影响市场占有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环境标准高于他国,也将会导致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降低,这也就是欠发达国家的产品竞争力低于发达国家原因之一。

有利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企业的环境成本内化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将逐渐在消费者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企业也会取得更多的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将是一种长期的竞争优势。

环境成本内化的主要障碍

缺乏环境资源产权的准确定位。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明确而专一的产权。而现在的困难是环境资源的特殊性导致其产权不能清晰被辨别,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定义、执行力度差、产权归属不明确等。这将导致企业对资源的短期开发,而忽略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我们的环境也被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是前期扩张速度过快,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之所以以环境换经济发展,主要是因为环境资源产权不清晰,根据法律规定,我国所有的资源都归国家所有,但是环境资源的实际使用权和所有权却被混为一谈。

环境成本量化的困难性与复杂性。由于环境资源的使用者众多,同一资源可能由多家企业共同使用,产生多种用途,与多种社会因素相关,这为具体的量化带来了困难。由于各企业长期对环境资源的无偿使用,使得环境资源没有市场价格,很难确定其合理的价值,即便确定了也很难做到准确计量,使得货币计量没有实际的对象。在现行的会计体系中,并没有专门建立与环境保护费用相关的会计核算。有关于环境成本的项目也不多,目前主要设置了“绿化费”和“排污费”这两个科目,绿化费主要指企业绿化厂区所产生的费用,排污费指的是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排污费用,但是这两个项目核算的只是环境成本的一小部分,并不能涵盖环境成本的全部内容。

对资源错误的认知。曾经一段时间内,人们把环境视为大自然的财富,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就已经存在的,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使得人们认为环境是无价值的,也导致了人们对环境资源的无偿使用。环境资源也无法在会计核算中体现。然而现实是,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具有有限性、稀缺性的特征。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类资源的不断消耗,人们对于环境开始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减少环境污染,开始向环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环境已经称为一种稀缺资源。

现有经济核算体系对于环境资源的忽视。现有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生产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个人收入等一系列的指标,而这些指标中并没有考虑环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忽略了环境成本和资源耗费,更多的关注于产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看起来GDP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但实际上效率并不高,因为GDP没有将环境污染和资源耗费计入核算体系中。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障碍   成本   环境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