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宏观大势 > 正文

企业环境成本内化障碍及其破解(2)

完善企业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对策

明确环境资产的权利。环境资产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是社会大众共同的资产,环境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环境资产的使用权可以实行有偿制度,企业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来支付环境成本。使环境成本成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以此来抑制企业肆意浪费、破坏环境资源。此外,建立污染物排放权的交易制度。针对各类行业,由相关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制定污染排放权的交易方案,企业可享受在一定范围内的污染排放,比如规定碳排放量,企业每年的碳排放量若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可以给予不收费,或者低收费的待遇。再设置累进的排放率,污染越多,所支付的费用将越高。对于超过排放量部分,企业可以选择向政府或向企业购买排放量,这使得污染物排放量成为一种可交易的资产,通过市场的力量,增加企业环保的意识,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

发挥政府的扶持和调节功能。各级政府加大对环保行业的投资和扶持,将采取清洁生产的企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给予优惠政策,在税收、出口、信贷方面给予政策的倾斜。对于“三废”综合治理比较好的企业和清洁能源行业增加一定的政府补贴和税收减免。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保行业,放宽环保行业的上市条件,为环保类公司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等。例如,税收是政府部门调控企业经营行为的一种手段,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设置一些与环境资源有关的税种,使之成为企业成本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成本的选择权下放到企业手中,使之成为一种刺激手段,企业为了利润,势必会努力降低这部分成本,鼓励企业清洁生产。

社会支持与鼓励。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绿色”概念现在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从绿色生活、绿色交通、绿色食品到绿色生产,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环境、倡导环保,在政府和社会各类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人们的消费观已经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关注生活环境。企业可以顺应绿色潮流,增强环保产品的生产投入,必将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这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我国企业要想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就需要顺应绿色潮流,注重环境保护。为了减少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环境成本,企业必须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市场价格之内,使环境资源成本内部化。

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实践表明,企业有时候对于环保的投入,不仅不会降低而且还有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需要通过采用适用的环保技术,进行绿色产品设计和生产,改善环境质量,将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收益。企业已经认识到治理污染的成本会大于预防污染的成本,企业会从污染产生的源头去治理而非亡羊补牢式的选择末端治理。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发现:即便现在能逃脱污染治理带来的成本增加,但终有一天会为污染环境付出代价;企业追逐利润与环境保护并不相斥,生态效益将会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点,使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因此,绿色经营将会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特色。此外,通过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来约束企业对环境的破坏,例如采用押金制度与罚金制度,政府通过事前的调研,确定一笔由企业支付的金额适度的押金存放于银行,押金可按照市场利率给予相应的利息补偿,对于不符合环境标准,造成一定程度污染的企业的押金将不予退还;还可以通过支付相应的罚金来补偿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对环境资源的肆意浪费和开发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对企业的约束力不强,导致企业的行为对于环境造成了过多的破坏,这也使得环境问题不能从本质上得到解决。但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整个社会对于环境保护关注度的提升,政府的保护力度逐渐增大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也将会形成,企业对环境行为负责已成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环境成本内化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责编/丰家卫(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障碍   成本   环境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