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机福利化。在一个不完全的金融市场上,任何风险投资都具有不可避免的随意性。这其中的缘由就肇因于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阿罗指出:“任何市场的信息都不可能是完全对称的”。也就是说,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了解到所有的交易信息,因而人们的所谓交易都是盲目的和投机的。市场的投机性不仅是国有大型企业违规发放福利的内在动力,而且是中层管理者拓展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经济原因。正是在大型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强力推动下,企业的期权发放、股权转让、利率贴现、基金分红等变相福利形式接连而来。这些企业之所以搞金融投机福利化,一则可以利用本不属于自己的国有资产为本单位职工谋取更大的福利,二则可以通过“借壳下蛋”和“草船借箭”等所谓的营销策略,为本人合法套取国有资产提供借口。经济学上有一个不证自明的道理,即只要通过合理的市场“清洗”就可以使本不属于自己的钱财合法的流入个人的腰包。这种通过隐性福利所进行的洗钱行为,必然将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这是中国金融市场在规范化进程中所必须克服的重要弊端。
知识产品福利化。在很多被披露的国有大型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我们发现有很多企业的福利形式极具新颖性。比如中国出版集团,为了给职工谋所谓的利益,竟然将古籍善本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公司员工,更为重要的是,一些电子书的启动密码也会由个人保管,并授予保管者私自使用的特权;本集团员工的出书价格和社会成员出书的价格相差很大。这些所谓的福利创新形式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很正常的,实际上却把纳税人的钱变相发给了本企业的少数人。事实上,真正获得企业大额隐性福利的不是本企业的普通职工,而是极少数的管理者。
大型国有企业隐性福利的约束机制研究
国家审计局自2007年起开始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其审计思维就是要跳出单据、账本、报表的束缚,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笔者所列举的隐性福利的事实,就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审计结果。联系当今中国市场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治理大型国有企业的隐性福利问题。
建立风险审计模型来控制企业隐性福利的滋生。Logistic模型设定了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3个指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3个指标;反映企业资金运营能力的3个指标;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3个指标,即销售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利润增长率。经分别赋权后,利用数学公式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这一模型对于预测企业的潜在风险具有较为准确的作用,并一直为国家审计局所使用。在这次隐性福利的审计中,就使用了这一国际标准化模型,其效用是非常明显的。另外,COSO—ERM模型也通过设定企业风险管理所涵括的八个要素、四个目标和四个组织范畴,建立了一个三维的立体模型,并通过这一模型来综合评价企业所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风险问题。这是国际上通用的控制企业非常态福利的最优化模型。
政府要积极建立企业危机的干预机制,以防止国企隐性福利现象的出现。政府不仅要制定各种有效合理的政策,而且还要对危机进行干预和导引。国有企业隐性福利的产生,往往是国家权力在转型和政府大面积干预市场的过程中形成的。应该说,政府的危机干预机制虽不是万能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极为有效的。
强化行业自律,建立企业新型的经营理念。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同是人。这是新公共管理学派关于管理内涵的最新揭示。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使国有大型企业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必须加强企业员工内在素质的锻炼。要把行业自律作为一种习惯来执行;要把合法经营当成一种法宝来认识;要把全员道德品质的提高当成常抓不懈的任务。在管理层面上,要使中层和高层管理者牢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理念,把企业福利的发放控制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层面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大型国有企业隐性福利的滋生。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