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价还价形成的“定价权”,体现资本实力和影响市场的力量。积极争取定价权并妥善运用,才能更好地走出国内外价格怪圈,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美日之后的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如何运用好中外两个大市场,发挥优势产业、优势资源效能、淘汰落后产能,确保中国主权基金、金融体系、社会对外投资高效运作,都对市场与政府参与定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积极争取定价权并妥善运用,才能更好地走出国内外价格怪圈,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这是从战略层面需要深入探讨的紧迫课题。
定价之中有“权术”
价格是市场的焦点。讨价还价形成的“定价权”,体现资本实力和影响市场的力量。大到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小到摊档上的生意,都有个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问题,也就是谁更有发言权、主动权、决定权的问题。
交易中有两种不利的状况,一种是开始就不掌握定价权,交易被动,利益受损;另一种则是拥有定价权而没能用足用好,继而丢失。特别是后者,不能实现交易的持续性,让想做的生意成了“一锤子买卖”,更是遗憾。人们常说的“自己把生意做砸了”、“好好的市场丢了”就是这个意思。因此,破解“缺失”与“遗憾”,积极争取定价权,用好定价术是个绕不开的课题,对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要。
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就业不振,可纽约股市还震荡向上,华尔街到底是怎么把坏数据变成好消息,把苦水酿成美酒的?对此,美国专栏作家赫伯特表示:这就是拼命降低人们的预期,预期很糟,结果比预期要好些,这样苦水品起来居然也有甜味了。
今年华尔街用这一招打破了往年炒股5月离场的“魔咒”,进入下半年,美国股市重要指数还不断创出新高。该秘密像是“抖机灵”,但作为一项心理战术却有效。
维护定价权要重视多赢
与定价权相比,定价术也不可忽视。无论是多边竞争性定价、双边协议价,还是单边垄断性定价;也无论是法人还是自然人,价格总是人定的。因此,要注意以人为本,利益均沾。
定价要考虑市场各方利益,力求皆大欢喜,这样的市场才能长治久安;定价要斟酌人们的普遍预期,虚拟交易与实体经济不能总是“两张皮”,对立而不统一;要防止某类商品服务定价失衡而对其他商品服务造成重大影响;更要防止失衡的定价冲击整个价格体系,甚至社会价值体系。说到底,定价最终不能离谱儿,不能背离世道人心。
此外,定价还有许多不可忽视的因素。某些国际资本大鳄能在市场间左右逢源,绝不仅仅是靠资金实力,而是对经济环境、产业趋势、市场规律、地缘政治等有更切合实际的了解与把握。比如,同样是发达国家,日本人在美国高价购买洛克菲勒中心,后来的结果是,被迫以不到原价的一半卖出,这也值得我们反复思量。
利率、汇率、税率是政府定价的特殊形式,人们常常称之为价格杠杆,说明它们是独特而重要的基础价格。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双反”(外贸反倾销、反补贴)、“三率”(利率、汇率、税率)等多种手段操控国际经贸、国际金融与国际资本流动。在这方面,华盛顿与华尔街用特殊工具不断驱使着市场,甚至其欧洲和日本盟友也只能在市场上团团转,其中的手段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