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列宁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简析

—从“直接过渡”到“间接过渡”

【摘要】在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直接指导下,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三个时期列宁思想的分析,认为列宁对落后国家如何选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

【关键词】列宁 落后国家 “直接过渡” “间接过渡”

在资本主义不发达、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指导,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列宁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直接过渡”到“间接过渡”的转变是基于俄国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情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抓住俄国每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来制定党的纲领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简单地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结论出发。笔者梳理分析了从1917年到1923年期间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直接过渡”的思想(1917年~1920年)

十月革命后,俄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圈中,危机四伏,如何从实际出发,确立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式,是摆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迫切的问题。

“直接过渡”的构想。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列宁基本上延续“直接过渡”思想,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修改党纲和更改党的名称的报告》、《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俄共(布)党纲草案》等。

概括来讲就是: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将其变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自由贸易;有计划地消灭城乡对立;实行劳动义务制等。不过,列宁在“直接过渡”的思想里强调了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强调了吸收资产阶级专家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意义。列宁认为,离开巴黎公社和任何无产阶级政权的原则而同意付给资产阶级专家高额酬金,正是俄国的现实需要。当时的俄国需要这些专家来指导国民劳动,以便迅速发展全国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爆发和大规模的外国武装干涉,列宁的“直接过渡”思想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俄共(布)中央委会的报告》(1920年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青年团的任务》、《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的劳动义务制等。这一时期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首先体现了“战时”的特征,如在《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一文中,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前提是在不要资本家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是在劳动者的有组织的先锋队即先进部分施行最严格的计算、监督和监察的情况下进行社会劳动;同时还应该规定劳动量和劳动报酬。”①并且特别强调纪律和集中制,“以便把分散在辽阔国土上的千百万人的意志统一为一个意志,因为没有这样的统一意志,我们就必然会遭到失败。”②这一政策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性”。当时,列宁认为“要这样来改善经济,使它更加稳固,更带有公共性,增加生产,解决粮食问题,更合理地分配产品,增加煤产量,并且在没有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气味的条件下恢复工业。”③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和反干涉的胜利,列宁及苏共的共产主义乐观性增强,认为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是可能的,那个有名的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就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有其客观背景—“那时我们四面被封锁,被包围,与全世界隔绝,以后又与南方产粮区、与西伯利亚、与产煤区隔绝,我们无法恢复工业。”④因此必须敢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用非常措施捍卫工农政权;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政策也是列宁及苏共主动选择的结果。此时,列宁认为,直接采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是完全可能的。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列宁   社会主义   落后   道路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