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探究(3)

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相矛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制度在经过工业革命后最终得到确立。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产物,其核心价值体系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作了较为完整的表述,强调资本主义是资本为主的社会制度,主张尊重资本和财产私人所有,任何人不得非法侵占。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最主要的内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次又一次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完善。
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我们既主张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主张彻底批判、实践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缺陷,并不在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而在于它的资产阶级性质及其抽象的人性论、虚伪性和欺骗性,实际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提倡的这些价值观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把它还以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与价值认识的本来面目,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这些价值观念,更具有真实性、唯物性和现实性。
认真分析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资本主义对政治和精神的统治,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严重障碍,随着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涵义最终会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涵义所替代,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资本主义制度也会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只不过是一个慢长的历史过程而已。

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历史产物,是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大社会形态,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主张或提倡公共或是整个社会作为整体,来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共利益,其特色为提倡由集体或政府拥有和管理生产工具,以及物质分配。中国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从1956年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逐步形成了以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以及以意识形态单一化为特征的社会结构,“集体主义”至上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一元化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严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转型的序幕,一元价值观逐步被打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逐步清晰明朗起来。20世纪80年代初,意识形态领域开始大兴“五讲四美三热爱”之风。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八荣八耻”,提出这一价值观的目的在于引导中国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把这一科学命题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写入十七大报告之中。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一科学命题又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纵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内在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解决了当今世界代表社会主义阵营、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在发展道路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明确了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全体公民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等重要问题。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结论:中国共产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又一次发展创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创新成果是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吸收人类先进文化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广泛的民众基础和时代特色,具有极强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注释】
①王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共同理想道德基础”,《河北日报》,2011年第11期。
②夏海军,栗志刚:“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江淮论坛》,2009年第4期。
③杨义芹:“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④高峰:“关于公民教育的马克思主义解读”,《思想政治研究》,2010年第12期。
⑤贾占军:“网络文化建设呼唤和谐价值观念”,《新西部》,2009年第1期。
⑥黄士安,戴木才:“如何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光明日报》,2012年第2期。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视域   马克思主义   人类   核心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