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中国模式”必须不断发展。“中国模式”带领中国从革命战争年代走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本身也发展和完善了许多。但是当今世界的变化迅速,中国要发展,“中国模式”也要进步得更快。近些年来中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2008年后甚至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鼓吹“中国模式”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中国模式”仿佛已经成为世界新的救世主,它能让非洲摆脱贫穷,能让欧洲摆脱债务,是“终结西方民主唯一合法性”。其实照搬照抄属于上个世纪,再先进“模式”也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不能“削足试履”吧。“中国模式”是符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先进发展方式中国化的结合,是吸取经验教训,反复借鉴,探索出来的只属于中国的发展模式。面对不断发展的世界和不断前进的中国,“中国模式”的发展从未停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互借鉴,不断升华,紧贴中国实际,不断发展“中国模式”直至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
目前,“中国模式”还只是一种正在探索和形成中的社会发展模式,还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在其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与挑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中国模式”的高速度增长建立在不可持续性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与低产出、低质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我国带来了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态破坏极为严峻等问题,这些都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也使得人与自然的发展矛盾日益突出。
社会问题不断凸显。其一,相对弱势群体。中国模式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即不可被忽视的社会相对弱势群体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相对弱势群体进行持续不断地剥夺乃至掠夺的基础上实现的。当然,这个剥夺与掠夺主要是从相对意义上来说的,即相对于有正式户口的城市居民来讲,农村居民、普通农民是被掠夺的主体。
其二,贫富分化问题。贫富分化的产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生产力所必然出现的副产品,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贫富的相对差距会越拉越大。就目前而言,社会张力已经积累到了令人警觉的程度。社会两极分化的结果之一就是社会冲突的必然扩大:贫富差距的拉大带来社会人员结构的两极分化,富裕与贫穷的差距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社会阶层,冲突也会相应增加,所以极容易产生仇富心理,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发展“中国模式”的对策。学术界对“中国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总结概括,从中揭示了“中国模式”的成功奥秘,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有力的政府领导。中国模式最具特色之处在于政府领导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中国政府的强势表现在其对经济具有决定性影响力,中国以垄断营利性国企控制通信,石油、电力、媒体等战略行业,通过对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与国家关系密切的企业的控制介入经济。另一个表现是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例如三峡工程和汶川抗震救灾,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具有这样的动员力和执行力。30多年来中国的实践证明一个比较强势、比较有效的政府能够制定一种比较长期的符合自己民族利益的长远战略和政策,而且有能力把它付诸于实践。
其次,改革与开放并举。改革开放肇始于农村,农村改革的成功不仅解决了几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更是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改革也紧随其后,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革达到了一个高潮。时至今日,中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成功地实现了股份制转变。对外开放大抵是与国内改革同步进行,通过设立经济特区等不同层次的对外开放区中,国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伴随外资而来的是现代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一方面解决了刚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数亿农民的生计问题,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沿海开放地带的经济发展,可以说现如今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面貌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
最后,理性处理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在稳定、改革和发展三方面的关系上,处理的比较好,也就是说在坚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改革和发展。中国这个国家历史上动荡太多,一直到改革开放中国才第一次有了连续30年的持续发展。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制度实际上仍有不少问题,它绝对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中国模式就是以现在制度出发、从现在体制出发,利用这个体制来运作,同时不断改革自身的体制,而不是学东欧搞所谓的“休克疗法”,最终连累的还是自己的国民。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世人:中国走出了一种协调发展—先稳定后发展,以发展促稳定,以改革促发展,实现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协调和平衡的道路。
“中国模式”的成就和问题并存,实现“中国模式”的跨越式发展需要通过创新政治体制的顶层设计、加快法律体制建设,进一步明晰社会主义框架内产权关系,完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在保持经济活力和共同富裕中找到平衡点。调整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关系、设立有效率的国家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调节分配机制,合理分配资源,缩小地区差距,达到真正的“共同富裕”。狠抓严打贪污腐败,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杜绝灰色收入,注重思想教育,提升理论认识水平,永葆中国共产党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