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共作为在群众运动中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建党时起就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越共不仅形成了贯彻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而且积累了做好群众工作的宝贵经验,值得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习借鉴。
牢固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
有无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尺度。越共高度重视在党员干部中牢固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将密切联系群众视为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视为决定党兴衰存亡之根本。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问题,越共在1990年作出《关于加强党与人民联系的决议》,提出密切党群关系的四项原则:革命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必须重视劳动人民和群众运动的正当利益;党要采取多种形式聚集和团结群众;群众工作是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在革新开放的实践中牢固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近年来,越共将贯彻群众路线与建党理念结合起来,不断强化依靠人民建党的理念。依靠人民建党的理念强调,党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党必须尊重和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接受人民的监督。比如,越共要求党支部在讨论和接受党员前,必须征求群众团体的意见,动员群众对党员进行监督、鉴定,向党员提意见等。2011年越共十一大强调党员干部要保持民主集中、加强与人民密切关系、尊重和发挥人民的作主权益、依靠人民来建党等原则。十一大通过的《2011―202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强调要提高“人的能力”,因为社会主义民主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党要切实保证人权和公民权,创造条件促使人民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人民充分实现自主权创造合理机制,特别是为人民实现直接民主营造有利机制,最大程度发挥人民的创新能力,确保党和国家发展方向和指导方针得到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凝聚人民群众力量推动国家发展。
在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只有满足和实现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表达和诉求,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巩固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基于此,越共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将党的利益和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和追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为目标,以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为共同点,将越南国内的各民族、宗教、不同阶层的人民和旅居国外的越南人紧密团结起来,使党、国家、民族、人民结成一个生命共同体。
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
要实现群众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建设是保障。越共倡导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胡志明精神,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与广大民众进行直接沟通,做到“听民说,说民懂,做民信”。比如,越共规定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每个月派政治局委员到地方检查工作,事先不通知,直接同群众接触,既能增进党与群众的感情,又能掌握群众的真实情况。越共中央领导人到基层视察时能叫出许多当地民众的姓名,而普通民众也习惯地直呼领导人在家庭中排行的“小名”,这就拉近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自1998年起,越共先后颁布和实施的系列党内文件强调,要建立“民知、民议、民为、民查”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政治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比如,1998年颁布和实施的《关于在乡级实行民主制度》《关于在机关活动中实行民主制度》和《关于在国有企业实行民主制度》等三项基层民主制度,明确了应向人民公开的事项、由人民参与讨论和直接决定的事项、由人民参与讨论并由政府直接决定的事项和由人民监督检查的事项;并要求各级领导深入基层,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党员包括领导人要在工作单位和居住社区过组织生活,接受双重监督,加强信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越共高度重视党员和群众对于党和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调动群众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越共十大、十一大召开前,提前将党代会的文件报告让全民讨论,修改党章要全党讨论。党代会的文件报告在党内提前6个月讨论,在全民提前2个月讨论,谈论的时候要逐级讨论决议,同时有会议纪要作为记录,个人也可以直接向中央表达意见。
越共把祖国阵线和数量众多的人民团体视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为人民参与党的建设搭建有效的载体和平台。越共认为,祖国阵线和各人民团体在广泛集中、发动和团结各阶层人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改革党对祖国阵线和各人民团体的领导方式,发扬其在建设、革新自身组织和活动中的自主创新精神。通过建立祖国阵线、各类社会组织以及人民群众对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重大决定的监督和反馈制度,经常听取祖国阵线和各人民团体就人民关心的有关党和国家的问题反映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制定方针、政策、法律,充分发挥其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智力支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为了加强改进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越共中央设立中央民运部,并专设“中央群众工作委员会”,由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为党中央的党群工作提供咨询和政策依据。越共提出的做群众工作的四条原则,就是由中央群众工作委员会通过调研形成的指导群众工作的重要文献。为了有效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越共在乡(坊)设民运科、在村(街道)设民运组,有效指导和实施党的群众工作。
改进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
为了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越共继十大允许党员从事私营经济后,于十一大在理论上解决了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允许私营企业主加入党组织。越共认为,允许个别经营有方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私营企业主入党,有利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针对国内多宗教并存和信教群众较多的现状,越共采取积极引导和创造条件使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要求相适应,使宗教为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与此同时,越共重视在信教群众中发展党员,以广泛争取更多的群众。目前,越共主要在信仰佛教的群众中发展党员,同时也在少数信仰天主教的群众中发展党员。越共认为,宗教提倡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具有部分的一致性。当然,越共主要从政治上考虑在信教群众中发展党员,认为信教党员了解教区情况,因而能够在信教群众中发挥组织、动员作用,甚至影响一些有威望的宗教领袖和神职人员,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党群关系。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的群众以网民的身份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参与党和国家事务。面对信息网络技术为党的群众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越共主动适应新媒体社会,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技术开展群众工作,占领组织动员和宣传教育阵地的制高点。2003年,越共电子报正式上线。越共网站从2006年起,开展了中央领导人同人民在网上直接对话的活动。2006年12月以来,越共前中央书记、副总理武宽,教育培训部部长阮善仁等先后在网站上与民众交流,回答人民关心的热点问题。2007年2月,越南政府总理阮晋勇在互联网上回答网民提问,成为越共历史上与国内外网民进行互动沟通的最高级别领导人。通过党的领导人与民众之间的网络对话,开辟了党与群众之间信息和意见双向交流的新渠道,有助于人民更直接、更主动地了解党的领导人和党的方针政策。
在推进革新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成为损害党群关系、削弱群众对党认同的重要问题。越共认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生死存亡的重大意义,是决定当前和长远的革新事业胜利的关键因素。为此,越共不断强化反腐意识,加大腐败力度。2004年成立了以政府常务副总理为主任的国家防范犯罪指导委员会。2005年成立以政府总理为首的反腐败委员会,并将在相关职能部门增设反贪局。2005年11月,越南十一届国会八次会议通过颁布了《预防和反对腐败法》,标志着反腐工作的正式法制化。2006年4月,农德孟总书记在越共十大报告中强调,反腐败是对党、对人民革命事业具有生死存亡意义的关键任务,要坚决、及时、公开惩治腐败分子,不论其职位多高,不论其在职还是业已退职,要没收、充公其腐败所得,同时严惩包庇腐败者。2007年6月开设的反腐网站,既为群众提供与腐败有关的信息,也为群众交流法律信和揭发腐败活动提供了平台。2011年越共十一大强调要决心致力推动并将出台一系列措施,以提高政治体系中干部和党员反贪污腐败、官僚、浪费、蜕化变质的效果。越共希望通过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果,赢得群众对党领导事业的支持,增强群众对党执政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