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革命,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剧烈突变状态,“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因而它总是能发挥“历史的火车头”作用,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最有生气、最重要、最本质、最具有决定性的关头”,解放被陈旧社会制度束缚的生产力,使新的社会因素和社会形态脱颖而出。
革命,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剧烈突变状态,“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因而它总是能发挥“历史的火车头”作用,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最有生气、最重要、最本质、最具有决定性的关头”,解放被陈旧社会制度束缚的生产力,使新的社会因素和社会形态脱颖而出。
不过,如果以“虚无”的眼光来看,革命脱离了社会发展正常轨道,革命是要不得的;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和他们的领导者洪秀全、孙中山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而慈禧、袁世凯等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改革者。
这样的看法恐怕还不如一度拥护清政府改革的梁启超看得明白:清末改革“十年以来,形式上之变法亦多端矣,而变一法则多辟一舞弊之窦,增一官则多开一奔竞之门。……盖朝野上下,殆不复知有国家,知有职务,所知者惟私人利禄而已,以如此之人心风俗,无论若何良法美意,一经其手,便成弊原,变法云云,立宪云云,徒以供彼辈藏垢纳污之用耳”。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没有辛亥革命以暴力的手段推翻清朝统治,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可能造就实现进一步变革的基础,造就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现实前提。
从这样的角度看,客观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改革的作用,探讨中国近代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当前改革前提条件、现实基础的理解,坚定改革的前行方向。相应地,对那些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前赴后继、赴汤蹈火的志士仁人,我们会更加崇敬;对这段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发展的革命斗争历史,我们会更加珍视,因为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如果否定了这段历史,当今中国的一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还会清楚吗?历史研究者应当深长思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