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见《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103页。
[9]1950年11月1日中情局局长瓦尔特•史密斯给总统的备忘录,FRUS1950, vol. 7, Korea, pp. 1025-1026。http://digital.library.wisc.edu/1711.dl/FRUS.FRUS1950v07 2013年11月17 日查阅。
[10]Bruce Cumings, “China’s Intervention in the Korean War and the Matrix of Decision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 paper for the conference “China and the Cold War” in Bologna, Italy, September 16-18, 2007.
[1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著,《抗美援朝战争史•修订版》上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303页。
[12]1950年8月27日《周恩来外长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电——严重抗议美国侵略朝鲜军队的军用飞机侵入我国领空并扫射我国人民》及《周恩来外长致联合国安理会主席马立克及秘书长赖伊电——要求制裁美国侵略朝鲜军队的军用飞机侵入我国领空的严重罪行》,《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二辑,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146-149页。
[13]伍修权1950年11月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讲话,《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二辑,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第309页。
[14]《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越过三八线作战》,见《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114页。
[15]《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3页。
[16]《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182-186页。
[17]“如果在仁川登陆前中国军队可以协防后方,从而保障人民军主力在前线取胜;仁川登陆后中国军队可以在三八线建立一道防御线,从而阻止敌军继续北进的话,那么到10月初人民军主力丧失殆尽、三八线已被突破的时候,中国军队入朝作战的良机已不复存在。”见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下),“难以作出的抉择”(沈志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845页。
[18]见“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85页。
[19]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3月),《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374页。
[20]毛泽东:《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167页。
[21]例如,沈志华认为,“斯大林对于在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的具体内容和计划,丝毫也没有向中国透露”。见氏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三章“越过三八线”,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纪坡民在《夹击中的奋斗:毛泽东出兵援朝的艰难决策》中认为,“‘三国同谋论’可以休矣”,朝鲜战争是斯大林和金日成两人背着中国秘密策划的﹐直到开战前﹐生米快要做成熟饭了﹐才告诉毛泽东;斯大林的盘算最精﹐仗是朝鲜人在打﹐胜了﹐苏联获益巨大﹐败了﹐受损也有限,而最大的“利益攸关方”实际上是中国。载《香港传真》NO.HK2011-41,2011年6月9日。
[22]例如,沈志华推断,斯大林在1950年初中苏同盟形成、苏联被迫出让大部分在中国的权益之后,很可能是为了在朝鲜半岛获得取代旅顺的不冻港,以弥补在中国的损失,才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同意朝鲜的进攻计划。参见氏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三章“越过三八线”,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保障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九州出版社,2013年。沈志华认为,“毛泽东很有理由做这样的推理:既然美国继侵占北朝鲜后会进一步跨过鸭绿江,那么,战火一旦在中国东北境内燃起,苏联很可能会以中苏同盟条约为依据而出兵东北。其结果,不是美国占领东北,就是苏联控制东北。这就是说,无论未来东北战场鹿死谁手,中国都将失去在东北的主权。”见氏著,《冷战在亚洲》,“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九州出版社,2013年,第133页。
[23]“斯大林在盘算﹐今后怎么对付这个桀骜不驯的毛泽东呢﹖……要经过一番运筹﹐设法造成一个局面﹐一个世界范围的大格局﹐把中国这只已经醒来的'东方睡狮’﹐彻底关在斯大林设计和铸就的铁笼子里。”见纪坡民,《夹击中的奋斗》,载《香港传真》NO.HK2011-41,2011年6月9日,第28页。
[24]例如,张文木引用基辛格“韩战的最大输家是苏联”的说法,指出美国和苏联都是朝鲜战场上的最大“输家”,而中国则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赢家。他强调苏联对中国东北的实际控制权的正式放弃,这导致了苏联帝国的基石在中国东北这一边缘地带出现了第二次松动。见氏著,《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卷•下),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720-726页。纪坡民认为,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是中国在抗美援朝中的“战利品”。见氏著,《夹击中的奋斗》,载《香港传真》NO.HK2011-41,2011年6月9日,第69-76页。
[25]“……甚至由于毛泽东那被战争激发出来的革命冲动而比苏联更深地陷入了与美国敌对的漩涡”,“中国未能及时改变战略方针(引者注:停止于三八线)的另一个后果是造成了自身在国际政治中的孤立地位”,见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61、359页。
[26]张文木根据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等材料指出,早在1949年5月间,毛泽东即与金日成的代表金一讨论过朝鲜的军事行动的问题,帮助分析朝鲜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的几种可能结果,其中包括日本卷入的情况,并明确表示“你们不用担心,……必要时,我们可以给你们悄悄地派去中国士兵。都是黑头发,谁也分不清。”(《柯瓦廖夫关于毛泽东通报与金一会谈的情况致斯大林电》(1949年5月18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页187-188,189-190。)这一讨论是当年3月斯大林与金日成在莫斯科会谈的延续。他还梳理出毛泽东与斯大林和金日成之间在1950年5月对战争的沟通线索:5月13日金日成赴北京向毛泽东传达斯大林“北朝鲜可以开始行动”的指示,毛泽东表示需要得到“菲利波夫同志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说明”;5月14日斯大林致电毛泽东,明确表示“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及“这个问题最终必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共同解决”;鉴于苏联有了明确的支持态度,毛泽东也表示愿意支援朝鲜的行动。见氏著,《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卷•下),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634-636、652-654页。
[27]参见沈志华的《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九州出版社,2013)及纪坡民,《夹击中的奋斗:毛泽东出兵援朝的艰难决策》“斯大林策划朝鲜战争的决策动因初探”一节。
[28]1950年11月28日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控诉美国侵略台湾的演说时,也强调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如果没有当时4亿人口中国的合法代表,“就不能在任何重大问题上做出合法决定,它就不能解决任何重大问题,尤其是有关亚洲的重大问题”,“中国人民就没有理由承认它的任何决议和决定。”《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二辑,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第291页。
[29]斯大林致哥特瓦尔特电报。沈志华的《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一书第53-54页引用了这封电报。在校订此文的过程中,高瑾致信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询问这封电报的来源和翻译的准确度。俄方于2013年10月30日寄来了扫描件。经过比对,这里根据高瑾的翻译更动译文。主要更动处是:电报第三条起头沈译为“认定”,现译为“使得安理会在两个大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成为非法。”此外也有个别词句上的改译。电报扫描件见照片。
[30]同上,译文有所变动。
[31]《驳斥艾奇逊的无耻造谣》,见《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4页。
[32]同上,第45页。
[33]同上,第46页。
[34]《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见《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3-104页。
[35]《坚决站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立场上》,见《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0页。
[36]《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见《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4页。
[37]《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见《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4页。
[38]《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见《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5-106页。
[39]《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见《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7-109页。
[40]自1981年出版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2 vol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1981, 1990)以降,Bruce Comings发表了大量有关朝鲜战争的著作,从不同侧面涉及了这一问题。最近的一部著作是The Korean War: A History. Modern Library Chronicles, 2010
[41]《中国国民党秘书处向蒋介石呈文》中国国民党党史会韩国档016-26-5中毫不讳言国民党政府对金九的特意扶植、以及希望他能成为国民政府干预朝鲜半岛政局渠道的本愿(转引自石源华、蒋建忠编《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编年史》下—vol. 3, pp. 1505-1506. ): “查韩国全境,迄在美苏分别控制之下,其国内态势,我国无从干预。惟苏联与中共,沆瀣一气,遂使为延安扶植之韩共分子,在北韩占有势力。反观我中央扶植之金九辈,入南韩后,竟未能起重大作用。设令将来美苏同时撤退,则所有南韩民主势力,其不为北韩赤潮所淹灭者几希。”
[42]金九在《白凡逸志》中提到,他希望保持临时政府现状,“美国却说,汉城已经成立了美国军政府,不允许以临时政府名义归国,只能以个人的名义,我们无可奈何,遂决定各人以个人资格回国。”见金九著、宣德五、张明惠译《白凡逸志》一书附录《白凡金九先生年表》(重庆出版社,2006),p.249.
[43]蒋介石最终未对罗斯福提出的由中国接管琉球的询问做出积极回应,也是因为明了美国对战后秩序的构想,并希望在更多方面不引起美国的忌惮。参见拙文《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见汪晖著《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外二篇)》,北京:三联书店,2011。
[44]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45.(The Far East, China), Volume VII, pp. 882-883. 见(2013年10月24日访问)http://digital.library.wisc.edu/1711.dl/FRUS.FRUS1945v07。
[45]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 1945-2000》(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页42。
[46]姜万吉著,陈文寿、金英姬、金学贤译《韩国现代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p. 194。
[47]《当代韩国史 1945-2000》,p. 60。
[48]见金九著、宣德五、张明惠译《白凡逸志》一书附录《白凡金九先生年表》(重庆出版社,2006),页274.
[49]同上,页275.
[50]《联合国宪章》第53条规定:“一、安全理事会对于职权内之执行行动,在适当情形下,应利用此项区域办法或区域机关。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由区域机关采取任何执行行动;但关于依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对付本条第二项所指之任何敌国之步骤,或在区域办法内所取防备此等国家再施其侵略政策之步骤,截至本组织经各关系政府之请求,对于此等国家之再次侵略,能担负防止责任时为止,不在此限。二、本条第一项所称敌国系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本宪章任何签字国之敌国而言。”第107条规定:“本宪章并不取消或禁止负行动责任之政府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宪章任何签字国之敌国因该次战争而采取或受权执行之行动。”此外,在第77条有关托管制度的规定中,也涉及了二次大战中的“敌国”问题。
[51]《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1年,第136页。
[52]温铁军根据沈志华《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对话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来自中国和俄国的档案材料》(上、下)(《俄罗斯研究》2001年1期页53-66;2期页49-58)提供的资料,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业化进程概括为“受制于两个超级大国地缘战略调整的、被战略性的外资投入客观地主导着的中国工业化”。这个又被称为“全盘苏化”的工业化并不是从1952年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而是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及随后苏联对中国的全面外援开始的。《八次危机》,东方出版社,2012年,第10-44页。
[53]《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见《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0-101页。
[54]《远东总指挥官(麦克阿瑟)致美国陆军部》,文见FRUS, 1950. Korea. Vol. VII, pp. 1630-1633.
[55]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133页。
[56]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192页。
[57]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0年版,第180页。
[58]《论持久战》,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952年,第440页。
[59]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80页。
[60]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