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促进措施
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首先,转变思想,实现产业转移。对城市创业环境进行积极改善,打破思想束缚,努力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政府部门应为促进创业环境改善构建完善的政府支持体系。在承接时,要将具有发展优势的第三产业作为重点承接项目,进而有效帮助当地经济的结构优化,顺利转型。
第二,优化经济发展布局,完善产业园区建设。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承载力以及资源存储能力,借助互惠互利等合作手段,实现产业的快速集聚。同时,大力支持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水平提升。并在产业园区中,加强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经济技术产业建设,借助产业园区的集聚力以及引导和辐射力,促进产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完善。
第三,加大对加工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为了更好地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当地政府应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借助各种鼓励政策以及投资信息服务,引导其将投资的重点放到非资源型产业中,例如物流产业、制造产业以及旅游服务行业等。对于资源型企业,当地政府可以为其接续产业设立专项的扶持基金,并构建各类完善的补偿机制,例如开展各类再创业培训工作,提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同时,对政务环境进行优化,确保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推动各类转型发展的机制建设。首先,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机制。当地政府对符合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例如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以及为其提供土地资源优先使用权等。而对于资源型企业,可制定一些促进其进行资源深层加工的推动政策,使其将高新技术融入到产业结构的二次创新中,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整体产业结构优化。
其次,完善环境保护机制。借助各项市场经济手段,加强环境保护。制定完善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作用,活用现有的脱硫电价、排污费、城镇污水处理收费、生活垃圾处理费用以及污染废弃物处置费用的相关政策,建立明确的环境保护政策,促使企业积极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完善生态补偿基金和保障金制度,解决开发矿产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历史遗留问题,向偿还旧账、不欠新账的方向努力,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制定出台适合自身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让环境补偿体系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
第三,完善资源节约机制。通过提升市场的环保准入门槛、安全生产门槛,在市场宽松的大背景下,借用市场波动的机会,抓住吋机,把传统产业煤炭、化学、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彻底淘汰出局,优化产业格局。对市场的有偿使用制度做进一步完善,促进资源产品价格合理化,避免能源的低成本消费。在产业、行业、企业、园区等多层次全面推行循环发展模式,对资源采取循环利用、产业进行循环组合和区域内进行循环式发展,吸取各个循环经济试点的成功经验,形成辐射效应,带动整体格局的循环经济发展。
第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带动企业加大在科技创新研发上的投入,积极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并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积极性。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让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参股形式加入企业的研究开发中心,与企业研发融为一体,建立起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
第五,完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转型发展的本质就是从自然资源依赖转向人力资源优化的过程。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在转型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强各类人才资源的培训工作。采取有规律、有歩骤、有计划的资源型产业培训,并不断深化到各个产业。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如脱产进修、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进行有组织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业务素质,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不断壮大适应转型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通过重点培训和人才引进等方式,调整技术人才资源结构,充分带动广大技术人才的积极性,更好的为转型发展服务。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提高青年人才在开发研究中的计划经费,有选择性的支持有利于转型发展的研究课题。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优化收入分配制度,让创新人才及时分享转型发展成果的同时获取应有收益
结语
改革开放初期,借助国内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优势,国民经济快速地发展起来。然而,随着资源型城市资源的大量消耗,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地依赖资源开发,不仅不能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加深当地的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间的矛盾。在全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资源型城市更是应该充分认识到面临的严峻挑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促进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经济的二次创新,实现当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长春市委党校)
责编/赵帆